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无用之书” 从“简易贴”升级到“创意贴”“信息贴” 万体馆巧“变身”喜迎国球“回家” 20多年坚守水环境治理最后防线
第3版:上海新闻 2024-12-29

20多年坚守水环境治理最后防线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蓝领专家杨戌雷的故事

杨戌雷正在对设备进行巡检

上海是座超大型城市,每天污水产生量达800多万吨,相当于83个西湖,同时还伴随大量污泥产生。上世纪90年代,污泥处理以填埋方式为主,但随着城市发展,这种方式越来越不合时宜,“治水又治泥”成了上海水环境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位于海边的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最后防线,污泥处理车间主任杨戌雷,在此坚守20多年,默默守护上海的“净水”使命。

临危受命

新世纪初,杨戌雷进入该厂工作,凭着刻苦的精神和出色的能力,22岁时就成为厂里排水系统最年轻的泵站站长。

2011年,白龙港建成消化、干化、脱水全链条污泥处理中心,在国内首次采用大规模污泥处理“混搭”工艺。之后两年多,他以厂为家,把几千根管道都研究透了,复杂的工程系统被印刻在他的脑子里,他以最短时间全面接管了污泥三大系统。

尽管有粉尘泄漏、沼气爆炸、硫化氢中毒等安全风险,杨戌雷却没有退缩,他带领着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团队迎难而上,严格按章操作,既打消了大家的顾虑,也让他们明白遵守安全规范的重要性。

突破难关

2023年,杨戌雷带领团队研发出关键技术,显著提升污泥处理效率,年污泥处理量新增近1200吨干基,带来经济效益约3100万元,为国家污染物减排和环境保护作出杰出贡献。

面对城市污水处理厂高能耗的挑战,杨戌雷团队首创厌氧动态膜成套装备,克服原有工艺难点,使污泥中有机物降解率远超原有标准,自主发电量更是传统工艺的近6倍。经过无数次尝试,杨戌雷在20种膜材料中找到最符合工艺特性的膜组件,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近年来,国内污水处理设备主要依赖进口,技术被国外垄断,存在着价格昂贵,维修成本高等痛点。杨戌雷通过探索国内首创的污泥技术新路径,改造原有设备,避免粉尘外溢,以极低成本替代了国外昂贵的改造方案。此外,他还带领团队攻克进口薄层干化设备的技术难题,研制出国内首套市政污泥薄层干化设备,性能与国际品牌相近,但价格更低。

无私带教

污泥处理行业也面临人才短缺。为了培养更多紧缺人才,杨戌雷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阵地,运用实训场地、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指导职工岗位操作和理论知识学习。

坚持是最可贵的力量。杨戌雷常说,自己能有今天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傅手把手的带教,他希望能将污泥处理的绝技传承下去。为了让更多“戌雷式”劳模工匠涌现出来,2023年,“戌雷学院”应运而生。一带十,十带百,人才成长渠道畅通了,促进了水务事业发展,带动了一批批青年工匠不断成长成才。作为“戌雷学院”的首席讲师,杨戌雷以党代表、先进劳模的“双带头”身份,切实担负起党建创新、科技攻关、教育培养等多重重任。青年工匠都说,戌雷师傅是他们的标杆,要成为像他一样的大师、劳模工匠。

本报记者 解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