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刚
年终岁末,忙得有点喘不过气,前日重读《小王子》,看到那句“所有大人都曾是小孩,只是我们忘记了”,顿觉释然。提醒自己多留点时间,和藏在内心的那个孩子聊聊天。
作家余华最近建议,年轻人多读一些“没用的书”,引发热议,登上热搜。从小到大,大家读了太多写满知识点的实用书。在“有用”的独木桥上负重前行,越卷越累,甚至对阅读本身失去兴趣。
在“效率至上”的今天,生活被剪成一惊一乍的15秒碎片,电影被浓缩成“小帅小美”的5分钟旁白,文科被妖魔化为低薪低端服务业,连阅读也被“有用、有效、有收益”绑定,好像每翻一页都要换到实实在在的回报才不亏。
那些家喻户晓的作家、导演、音乐人,谁是靠“有用”来赢得爱戴的?他们以独特经历和视角,带我们神游辽阔世界、感悟复杂人性,用更柔软的心去面对生活。村上春树的猫、酒吧、跑步,与成功学无关,却如香醇咖啡,温暖人心;余华笔下的福贵,笑对人生苦难,传递“活着”的勇气。看似无用,但背后的情绪价值、松弛感和自省,帮助我们成长为更完整、更有趣的人。
余华的建议,亦是提醒:莫让功利绑架了读书和生活,要放下实用主义的条条框框,摒弃浮躁、功利和狭隘,放眼更长的时间维度。若学习只为考试,深造只为求职,工作只为升迁,你以为的那些“有用”,很快会变得“无用”。
别去纠结哪些书“有用”或“无用”了,只要能被文字打动,暂时忘却烦恼,它就“有用”。当“无用之书”带我们通往诗和远方,它就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