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鲨三疯”谁也惹不起 看孙颖莎打球很幸福 上海与乒乓球的那些事
第12版:文体新闻/体育 2024-12-31
联赛30年,听乒乓元老讲述——

上海与乒乓球的那些事

前来观赛的球迷在上海体育馆前合影 本文图片 记者 李铭珅 摄

徐寅生(右)宣布乒超总决赛开幕

绚烂的舞台、华丽的灯光秀,上海体育馆迎来了2024年末最精彩的大戏——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总决赛。上海地产集团队的许昕步入舞台中央,代表运动员宣誓,看台上的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微笑着鼓掌,中国乒坛、上海乒坛的发展历史,如幻灯片在他眼前闪现。

徐寅生参与创办的乒乓球联赛,如今发展成为世界上水平最高、关注度最高的联赛,与此同时,在他的见证和关心下,上海的乒乓球氛围愈发浓烈。

联赛创办人的欣慰

“乒超开幕式,我总归要捧场的。”接到邀约,徐寅生一口答应。

说起乒超联赛的历史,徐老最有发言权。1994年全国开始成立乒乓球俱乐部,并于次年12月在广东进行首届中国乒乓球俱乐部比赛。回忆起创办联赛的经过,他笑言:“我们的初衷是给运动员增加点收入。”

1999年,在合肥举行的全国乒乓球教练员工作会议上,中国乒协决定,将甲级联赛升格为超级联赛,是为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的开端。

一晃眼,联赛已经走过30年,也经历过低谷。有些俱乐部因为经济效益的问题关停过,也有赞助商觉得联赛知名度不高一度撤离。但乒乓人,一直在坚守。经过多方研究、探索,乒超联赛终于变成了今天的模样——火出圈了。球迷从四面八方涌入上海体育馆,开票当天即告售罄。

民族品牌的骄傲

说起上海世乒赛,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楼世和,有很多铭记心间的细节,和广大球友分享……

为2005年世乒赛决赛推出的水晶透明彩虹球台,甫一亮相,引来各方啧啧称赞和喜爱。决赛中,本土选手王励勤手持红双喜为他量身定做的“狂飚王”,如愿以偿在家门口捧起冠军奖杯。这张水晶透明彩虹球台火了,球迷争相称赞球台漂亮;“狂飚王”也火了,赛后大家涌入体育用品商店抢购。

如今,高水平乒乓球比赛再度回到万体馆,依然是红双喜,惊艳众人。今天亮相的红双喜金彩虹经典款,有着LED灯光的加持,侧板写有总决赛字样,仿佛让场馆熠熠生辉。

事实上,从第一届联赛开始,红双喜就是指定器材商。陪伴联赛30年,红双喜在科研方面投入更多力量,顺应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

为7届奥运会、22次世乒赛提供服务的乒乓器材供应商,只此一家。在一年一度的国际乒联表彰大会上,红双喜屡获殊荣。“作为一家上海企业,我们倍感自豪。”楼世和说。

今年的乒超联赛总决赛,王楚钦将第一次手持“狂飚王”、孙颖莎第一次运用手中的“狂飚飒”,在这座充满乒乓球历史的场馆内,开打。

全民乒乓的氛围

上海,是名副其实的乒乓冠军“摇篮”。而上海的群众乒乓球热潮,从来都是一浪高过一浪。

2003年,从一场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千台万人乒乓赛开始,申城拉开了一系列以“世乒赛向我们走来”为主题的活动。第四十八届世乒赛筹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时任上海乒协主席、中国乒协副主席的陈一平至今津津乐道,在上海籍乒乓世界冠军的“一呼百应”下。全市20个赛场、1000张红双喜球台、1万人打起了乒乓球,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年仅5岁。

2005年,由上海市体育局、新民晚报社和红双喜携手主办的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在世乒赛倒计时100天之际,应运而生。陈一平回忆道:“开球仪式上,众人高呼,徐寅生,再来一个十二大板!”1029名市民一齐挥拍享受乒乓的快乐。

捧起世乒赛男单冠军奖杯的王励勤记得球迷那一张张喜悦的面庞,“对于广大球迷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好的近距离了解乒乓赛事的机会。而随着世乒赛的举行,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这一品牌的诞生,更助力了乒乓球这项运动在全市的推广和发展。”

本届乒超总决赛落幕后,新民晚报红双喜杯将迎来诞生20周年,老的少的、新的旧的、草根的、专业的,乒乓球爱好者又将齐聚一堂,开一场热气腾腾的乒乓春晚。

本报记者 陶邢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