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造奇
父亲生前的好友,资深俄语、英语翻译家荣如德先生于2024年11月26日仙逝,享年90岁,噩耗传来我倍感痛心和失望。其一是荣老的多部译著,如狄更斯《雾都孤儿》、王尔德《道连·葛雷的画像》我都拜读过;其二,荣老是当年编译所最年轻的,他健谈、幽默,不仅翻译水平了得,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也达到了发烧友的水准。我曾几次想登门拜访求教荣老,但都未能如愿。
翻译家是一个非常光鲜亮丽、受人尊重的职业,然而有多少人了解翻译人的酸甜苦辣?由于我父亲陈良廷的缘故,国内资深翻译家我有幸认识一些,如傅雷、草婴、郝运、吴钧陶、蔡慧、荣如德等。有的确实是面见过,有的则是父亲平时多次提及。
中国的翻译家大抵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如王智量是大学老师,方平、吴劳、吴钧陶是出版社的编辑。而另一类翻译家则是自由职业者,以翻译为生,其中就有傅雷、草婴、郝运、蔡慧、荣如德和我父亲相当一部分人,王志冲也是。
翻译家很辛苦的,多少有点清贫,但其中不少将翻译作为一项事业,着实让人肃然起敬。
有一件事情父亲在世时也提到过,就是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筹备初期,市有关领导曾有意聘请草婴先生出任总编辑,没想到被他婉言拒绝了,他有意全身心投入托尔斯泰全集的翻译,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为了翻译《战争与和平》,他用了六年,每次翻译前,先把原著阅读几遍甚至十几遍,一个词、一句话,他都要反复推敲多遍,直到满意为止,他甚至给小说中的500多个人物每人写了一张卡片进行梳理。
要从事翻译,选题是一个难题。这一靠运气和敏锐之力,二靠人脉关系。父亲就有这样的经历,好不容易找到一本故事情节不错的原版书,想翻译,征询了多家出版社编辑意见却没有人感兴趣,或没魄力接下来,这种事遇到的最多。另一种情况是最好的,就是出版社编辑组稿上门,有题目有资料请你翻译。早年父亲和徐汝椿先生接到人文社翻译《爱伦·坡中短篇小说选》的任务,爱伦坡的文字常人都觉得难以吃透,更不用说翻译,后来几经努力还是翻译出来了,但突发状况,出版计划泥牛入海,两位翻译家白辛苦一场。还好后来有了转机。
其实让翻译家们难以启齿的话题就是稿酬。据父亲回忆,早年巴金和胞弟创办的平明出版社,出版过不少好书,包括傅雷先生的译作。巴老是很有眼光的,不仅出版的作品选题好,而且给译者开出的稿费也是很有吸引力的。而在相当长的时段里,每千字的翻译稿费远远低于文学创作类稿费。近10年翻译稿酬标准已有了相应调整,可惜的是,近年来不少老翻译家相继驾鹤西去,健在的也很少动笔了,实在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