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自掏腰包“捡垃圾”抢当公益志愿者 主动拓展“新圈子”和年轻人一起玩
第4版:民生调查 2025-01-04

自掏腰包“捡垃圾”抢当公益志愿者

王剑平热衷参加公益活动

王剑平 退休3年

自费去净山净滩,还为公益组织“月捐”;每周三天“泡”在文化场馆做志愿者……曾是外企员工的王剑平,退休后将“环保公益”的爱好发扬光大,在公益之路上走得很开心。

一颗“公益心”

自带干粮去净滩

“作为一个自然人,理应为大自然和社会做点有益的事。如果不能做伟大的事,就怀抱大爱做小事。”他说。

今年64岁的王剑平,曾经在外企从事管理工作。在职时,他就怀抱着一颗“公益心”,经常参加各个公益机构的垃圾捡拾、垃圾分类活动。2022年退休后,他的“自费捡垃圾”之旅拓展到了长三角地区的一条条古道。

这样的净山活动一般费时三天两夜——周五下午发车,晚上抵达,周六一大早进山,边走古道边捡拾,周日午饭后返沪。净山途中,大家手持捡拾夹和垃圾袋,将沿途的垃圾打包带走,既锻炼了身体,也帮助“野路”恢复整洁。有时他们也会去海滩、岛屿,将滩涂上的垃圾捡走。

翻看朋友圈,2024年王剑平至少参加了五场净山净滩活动。就在上个月,“捡拾中国”组织了35人去金华丽水,大家坐了6小时大巴深夜抵达丽水,出山时每人手上都拎着一袋垃圾。“古道偏僻,保洁工不太会专门去清理,我们捡到的大多是可乐瓶、农业覆盖膜等垃圾,不重,但体积大。”他说,为了保持登山的体能,自己每周会跑3—4次步,每次跑10公里。

王剑平说,净山者里年轻人居多,他是车上年龄最大的。但和年轻人聊天、玩破冰游戏,他丝毫不觉有代沟。“之前在企业里我也经常和年轻人打交道,有很多横向的沟通协作,喜欢向他们学习。”他说。

不仅要出时间、出力气,这种公益捡拾活动还是自费的,连午饭都常是自带干粮。比如丽水之行,车费、食宿费等每人交了近500元,去舟山青浜岛则是每人850元。此外,他每个月还为两个公益组织“月捐”,表达普通公民对公益活动的支持。

与文化场馆

结下不解之缘

王剑平退休后还与浦东的文化场馆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由此成了文化志愿者。从退休前的繁忙节奏,到退休后的有序回归社会,他认为需要放下以往的自己,去适应生活和身份的转变,做到“以家庭为中心,以社会为课堂”。

“退休前工作很忙,压力很大,临走前一周还要做PPT。所以我早就想好了,到时不能一下子退(休),不然意志力和精神突然垮了对身体不好。”王剑平说,“退休后第一周觉得真舒服,不用早起赶班车了。但从第二个月起,我就开始琢磨哪里能消磨时间。因为之前有公益活动的基础,就希望找个既有乐趣又有意义的工作。”

医院、地铁、滨江望江驿、党群服务中心……各种志愿服务岗位,王剑平都“考察”过。正巧,他常去看演出的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需要志愿者,于是2023年6月起,老王从观众变成了志愿者。不久后,中心正式招募并组建了文化志愿者队伍,老王就成了“正规军”。每周二,他都会骑车10分钟来到中心,在大厅为游客解答疑惑,或为前来咨询市民学校课程的老人指点迷津。

后来,他又在浦东非遗体验馆觅到一个讲解志愿者的岗位,因此每周服务时间又增加了一天。“有时群里还会临时招募志愿者去讲解、维持秩序或验票、值班,这些都要拼手速‘秒杀’的,我只要有空都会抢。”王剑平说,“我原先在公司与理工科打交道多,和文艺浑身不搭界,现在能去文化场馆开开眼界觉得很开心。”

目前,他已经累计服务了1117个小时,还被评为最美浦东群艺馆场馆志愿者。他的夫人也是一个为别人忙前忙后的热心人,夫妻俩在不同的志愿岗位上发挥着余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