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亚宁)2024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今天揭晓,共有122个项目或个人分享了科普贡献奖、健康科普奖、科普成果奖等共8个奖项。其中,葛均波院士和张杰院士荣获上海科普杰出人物奖;《“恩哥聊健康”女性健康科普品牌建设与探索》和《打开心灵之光:多维策略赋能精神健康心理健康科普》,以及来自辰山植物园的《构建多维度的植物科学普及体系》共同荣获科普贡献一等奖;新民晚报《依旧少年·科学领航者的上海故事》融媒体系列传播荣获科普传媒一等奖。
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于2012年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作为我国首个由社会力量出资设立的综合性科普奖项,也是上海市首个市级科普类奖项,其一直是一流科普作品的“风向标”,被视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科普类奖项的上海“蓄水池”。去年6月,2024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申报启动,共收到来自各方的533个申报项目,同比增长了4.1%。经过严格的形式审查、网上初评、线下复评和终评,最终评选出了包括提名奖在内的122个奖项,获奖率为22.89%。
一流的科普传播,离不开一流科学家讲好听的科学故事。在本届评选中,荣获上海科普杰出人物奖的葛均波院士和张杰院士,不仅在各自的科研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还积极投身于科普教育事业,通过科普教育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兴趣,为上海科学普及工作树立标杆。
本报此次荣获科普传媒一等奖的融媒体系列报道《依旧少年·科学领航者的上海故事》,就是聚焦王振义、叶叔华、闻玉梅、汪品先等科学大家的人生故事和创新之路。为何取名“依旧少年”?新民晚报融媒体传播团队介绍说,各个领域的科学领航者们,是追逐科创强国理想的重要践行者,也是孩子们追逐的偶像。无论时光如何在他们的容颜上烙下刻痕,在科学探索的星辰大海里,他们依旧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截至目前,该栏目已推出22期,传播量超过900万,视频点击率超过160万次,在推广科学精神和普及科学知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今年开始,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计划在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中新设立专项奖励。“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日新月异,公众对它们的了解相对有限,及时普及前沿技术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小明告诉记者,专项奖励旨在鼓励在脑科学与脑机接口等关键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并致力于将前沿技术科普化的项目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