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叶上初阳(纸本设色) 水库的冬天 上海的城市密码 文缘·悦读·启示 也说预制菜 穿越浦江去喝茶
第13版:夜光杯 2025-01-09

穿越浦江去喝茶

牛传忠

午饭后接到朋友电话,说,来喝茶吧。我问,在哪里?他说,浦东,陆家嘴。没等我答应,他已经把茶室的具体定位发我手机上了。要过黄浦江?我在电话里迟疑了一下。你那里过来最多二十分钟啊,你以为还是老早。朋友催促道。可不是吗。我用手机查了一下去那个茶室的路线,公交、地铁、驾车过隧道、跨南浦或杨浦大桥……线路随便选。当然,最快的还是地铁2号线,确实是二十分钟左右可以到达。

2号线把我送出陆家嘴站,迎面是簇拥的摩天大楼。几乎一眨眼工夫啊,浦西已经在对岸了。这么多年来,从浦东到浦西,从浦西到浦东,无数次穿越宽阔的黄浦江,由曾经的艰难不易到现今的便捷快速,留给我们的记忆是绵长而刻骨的。

曾经,黄浦江上的轮渡是上海人过江的主要交通工具。两岸的码头上,最繁忙的是早晚上下班两个高峰,那场面绝对的壮观。等候摆渡过江时,人流、自行车、黄鱼车流,乌泱泱一片,渡船一靠码头,蜂拥而上。轮渡到岸,出口处如闸门开启,人车奔涌。我曾经在南京东路轮渡口看到那个场面,出轮渡的人流车流,“哗啦”一下,瞬间把马路占了大半条,警察的哨音完全被嘈杂的人群淹没。

天晴过江还算好的,遇到雾雨天,特别是刮台风,那过江就没有指望了。当时,我当兵所在的部队汽车连,会接到地方政府的请求,出动数十辆军卡到浦东浦西的各个码头,把滞留在码头上的群众运过江,大家俗称那叫“拉雾”。那时,“拉雾”的车辆过江也只有打浦路一条隧道,自然是异常拥挤,因此,隧道内弥漫着浓重的尾气,十分呛人,战士们纷纷戴上口罩。恶劣的天气里,许多群众过一趟黄浦江,明明近在咫尺,却要一天的工夫。

车渡黄浦江有时也是惊心动魄的过程。有一次,从奉贤的西渡乘卡车上渡船,当日的天气不是很好,呼呼嚎叫的寒风在江面掀起不大不小的浪,工作人员说可以通行。车渡船摇晃到黄浦江中间,江面上的浪突然大起来,工作人员挨个提醒,让所有人穿好救生衣,整个车渡船上气氛陡然紧张起来。我当时心里想,有这件救生衣,一旦翻到黄浦江里去,虽然淹不死,但有可能会被冻死。好在车渡船在又惊又险中,终于到了对岸的码头,已经悬到嗓子眼的心一下子回落。船上的工作人员居然一脸无所谓地说,这有啥啦?我们经历得多了。

上海人曾经过一次黄浦江不易。有时候,即使码头上的轮渡正常往来,出门办事,还必须把两头的公交车首末班时间卡准,不然,过了黄浦江,码头就可能成为当天的最后一站。那时,我在浦东川沙的一个部队当兵,某天,请假去浦西市区办事,事办好过江,风风火火赶到浦东的塘桥码头,眼看着开往川沙县城连队方向的末班公交车远去了,只有望车兴叹。那个年代,还没有如今的通信工具,无法向连队报告情况,硬着头皮,朝着川沙县城方向步行。我鼓励自己,就当作一次徒步夜行军吧。这次“夜行军”时间很长,天亮终于到达连队,代价是我的两只脚底板同时长了几个泡。连长指导员两人双双在营区门口焦急地等我,他们也一个晚上没有睡觉。问清原因,连长开玩笑说,能够找到回连队的路,说明你平时训练还不错。指导员表扬我的话让我更加振奋,他说,没赶上车按时返回连队,但你徒步归队的精神值得全连官兵学习。

今日,穿越黄浦江的线路多了,地、水、空交通把两岸的距离缩短到只需十来分钟时间,且不受任何极端气候影响。有时,只要时间允许,我会选择开车从杨浦大桥、南浦大桥穿行,把车速放慢一些,放眼辽阔的黄浦江,找一找那些年穿越浦江的艰难记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