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华
阳光明媚,万象更新。今天上午,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在世博中心隆重开幕。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对上海发展尤为关键。上海两会代表委员们肩负着全市人民的希冀,信心满满,步入红厅。
上午9时,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的一年,上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市经济规模进入了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在迈入2025的新起点,“5”这个数字显得意义非凡,标志着上海高质量发展翻开新的篇章。
新篇章源于“五个中心”建设的全面深化;源于新动能的培育壮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的强劲动力;源于改革开放红利的持续释放;更彰显出上海在全球发展图景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直面问题。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全球贸易保护加剧,国内需求不足,新旧动能接续不畅,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也正是在“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奋发进取、化危为机的“确定性”更显得弥足珍贵。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如何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在两会会场,“稳”“扩”“拓”等成为高频词,也成为上海发展新征程上的重要动力引擎。
稳,行稳才能致远。上个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为此,上海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扩,扩内需、稳外需,提振消费信心,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成为上海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刚刚过去的一年,上海口岸免签入境外籍人员数量达167万人次,是2023年全年的4.7倍。从“City不City”到“周五下班去中国”,中国热的持续升温带来的不仅是纷至沓来的外国游客,外籍高管的回归、上海接住这波“泼天富贵”的底气和实力,成为提振外资在沪发展信心的风向标,将对上海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拓,聚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拓展经济新增长点。开拓创新,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上年仍有增加,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24年的4.4%提高到4.5%左右。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一批标志性改革举措、推动制定一批重大改革政策、复制推广一批制度创新成果。此外,“谷子经济”“二次元”等新经济形态,也折射出年轻一代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的消费趋势,有望成为传统业态重获新生的机遇。
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在世博中心正门前,“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等红色展板格外醒目、温暖人心。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上海将坚定信心、锤炼本领,锐意进取、奋勇争先,以干字当头、奋力一跳的精气神全力跑出加速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