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发布的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8.6岁。在各地人均预期寿命排行榜上,上海以84.11岁居全国首位。
长寿是否有秘诀?除去经济、医疗水平、环境、基因等因素外,长寿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没有人能避免变老,但如何变老是可选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院长、老年疾病专家保志军教授说,提倡以健康老龄化来应对人口老龄化,最关键的是要主动健康。
多病共存
控制好也算健康
人均预期寿命,是通过统计各个年龄段的死亡率,推算出新生人口平均可以存活的年数。各年龄段的死亡率越低,人均预期寿命就会越高。保志军院长告诉记者,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和人的实际寿命不同。比如平均预期寿命84.11岁,并非意味着当年过世的老人活到84.11岁,而是当年出生的新生儿如果没有意外,可以活到84.11岁。
人均期望寿命反映生活质量的高低。新中国成立前,人均预期寿命只有大约35岁;如今,预期寿命不断增长,与实际寿命的延长也形成了呼应。环顾身边,长寿老人越来越多,80岁习以为常,90岁也不再稀罕。
但是,与老龄化相伴而来的是,“长寿不健康”问题比较突出。中国有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65岁以上多病共存的老人占比达到2/3。因此,老年人主动做好健康管理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健康并不等于没病。生活能完全自理且没有身心疾病的老人自然是最健康的,许多老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慢性病,如果病情控制得好,且不影响正常生活、社交,也可以算是健康的。”保志军说。
长寿原因
有个性也有共性
说起长寿的秘诀,保志军说,长寿的原因有个性也有共性。有些百岁老人一辈子住在绿水青山的地方,有些老年人90多岁还爱吃辣,这些都归于“基因”。从某种角度讲,长寿没有固定公式,能“自洽”就是最好的。对大多数老年人而言,要保持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营养充足、积极锻炼、保证睡眠和心情愉悦。
“心态好”是长寿者的一个共性。在华东医院的老年科病房里,有些百岁老人虽然身患疾病,但他们乐于与人交流互动,和别人和自己都能相处愉快。
老年人最怕的是什么?他们怕“失能”。老年人失去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生活质量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为尽可能减少失能,就要改变我们变老的方式。
怎么做才是好的养生方式?保院长建议,老年人主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不要觉得自己老了就没用了,老年生活要找到一些兴趣爱好或者愿意长期坚持的事情,让自己有个‘念想’。比如为子女做饭、替子女带孩子甚至种花、养宠物、学唱歌、健步走等等,这有助于提升个人价值感。”
补全营养
老人微胖更长寿
在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吴江的门诊,经常会有老年人前来咨询,“我要吃点什么补一补?”“老了是瘦一点好还是胖一点好?”“肌少症怎么预防?”吴江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影响了老年人摄取、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合理饮食对于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核心在于“食物多样,均衡搭配”。
对于每日营养,吴江提到3个关键词——种类丰富、高营养密度、达标不过量。具体说,不仅要有荤有素有水果,还可以有正餐有小食。食物品质要高,多摄入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维生素和矿物质来源如新鲜蔬菜、水果等,丰富的膳食纤维来源如全谷物、豆类、蔬菜等。在分量上如何保证?可以自己的手为参考,每天保证4—5拳头大小分量的主食(如馒头、米饭),2—3掌心的荤菜、2捧蔬菜、1个水果、1个蛋,加两杯牛奶。
尤其要注意,一些老年人害怕夜晚起来上厕所,所以不敢喝水,建议每天白天多饮水,以1500—1800毫升为佳,但油脂每天不超过25—30克,盐控制在5—6克以内。
关于老年人的胖瘦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答案。胖瘦对健康的影响要考虑体重的具体数值、体脂分布、肌肉量以及整体健康状况。现代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微胖的老年人更长寿,具体来说,BMI在超重到轻度肥胖范围内(24.0—31.9)的老人寿命更长,死亡率更低。
吴江说,体重过轻的老年人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骨质疏松等问题;体重过重的老年人则面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过胖还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影响活动能力。她指出,老年人的BMI不要低于20,高龄老人应大于22。腹部脂肪过多对健康的危害最大,也就是“中心性肥胖”,因此老年男性腰围应小于90厘米,女性腰围应小于80厘米。
组合运动
避免过度和“乱动”
老年人长期卧床不动会导致肌肉萎缩、骨密度下降,增加骨折、跌倒、衰弱、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华东医院健康管理部主任、骨松科主任医师洪维说,运动有助于维持和改善肌肉功能,不论是“撸铁”还是有氧运动都可以,但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适度的“撸铁”也就是抗阻力运动,可以有效增强肌肉质量和力量,建议每周2—3次,例如小重量的哑铃、深蹲、弹力带等。健步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整体健康水平;太极、八段锦等平衡和灵活性训练可以改善机体的活动度,预防跌倒。洪维说,每周运动不少于5天,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健身房中的重型器械并不适合老年人,我在门诊就遇到过,有的老年人因为孩子孝顺买了卡,结果去锻炼举重,椎体压缩性骨折了。”洪维说,老年人的骨骼和肌肉相较年轻人更为脆弱,因此要避免过度的力量训练。错误的运动反而会损伤身体,如我们在公园里看到的撞树、倒走、吊脖子等,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0%。洪维谈到,预防骨质疏松,要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对于老年人来说,钙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维生素D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600—800U。平时要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坚果等;而维生素D主要的来源是阳光,多晒太阳有利于补充维生素D。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