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快意雄风海上来 地瓜粉之味 弹错的音,以及完整的人 巴老的两次善举 春节入遗,情暖大年 茶是勐海永恒的话题
第14版:夜光杯 2025-01-21

弹错的音,以及完整的人

黄昱宁

直到三年之后,他才知道,那种压倒了其他感官,总是让他弹错音的香味,那股“像一个坚硬的物体、一块光滑的鹅卵石”一般“挤入他大脑”的香味,来自玫瑰水。那时候,他只记得,“连她的呼吸也是香的”。直到又过了很多年以后,他才知道,她的严厉,她的搁在钢琴盖上的十二英寸的尺子,她对他的音乐天赋的无声的挑剔,她的喜怒无常,都是介于虚实之间的面具。他是十四岁的男孩罗兰,她是二十五岁的钢琴女教师米里亚姆。他们在小说里相遇并纠缠,控制与逃离,阔别且重逢。无论他们后来各自的人生乐章发展出怎样的旋律,似乎总有一对躯壳被永远地留在了原地——“两人一起,听着那弹错的音慢慢消失在嘶嘶作响的寂静之中。”

这是伊恩·麦克尤恩在202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钢琴课》里塑造的一组核心人物关系,也是这部小说最重要的动机之一。小说的题目或许提供了直接证据:Lessons。与麦克尤恩本人同样出生在1948年的主人公罗兰,经历过个体与历史大事件的因缘际会,但编织起这些交汇的丝线,是罗兰与几位女性之间的关系。某种程度上,是她们,给他上了几节关键的“情感教育”课。在所有这些Lessons中,最符合题中之义、在罗兰的心智中打上最初和最深烙印的,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寄宿学校老师米莉亚姆·康奈尔小姐给罗兰上的钢琴课。这一“课”,是小说中所有Lessons的基础。用罗兰第一任妻子阿丽莎的话来形容,那就是——“钢琴女教师改变了你的大脑。”

也许阿丽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被钢琴女教师彻底改变的罗兰的大脑,固然造成了罗兰一生混乱的性观念,怯懦虚无的行为模式,以及虚掷天赋的宿命,却也在客观上成全了阿丽莎此后的人生轨迹。很难想象,如果换成另一个更主动、更“男子气”或者更有城府的丈夫,阿丽莎的“出走的决心”,还会不会实施得那么顺利。更难想象的是,多年以后,当阿丽莎用抛夫弃子换来的写作成就——那本名叫《旅程》的小说放在罗兰眼前时,罗兰会油然而生出这样的感受:“他已经爱上了她的小说,而且因为她写了这部小说而爱她。楼下酒吧里那些稳妥的思考,全部推翻了。”以世俗标准衡量,罗兰的事业几无建树,曾经追随过的种种情怀也渐渐被消磨侵蚀,最后都塞进了时代的夹缝;但换个角度看,罗兰一生的敏感细腻、纤毫入微的审美、对于他人尤其是女性的共情力,又似乎超越了常人。他独立抚养长大了一个心智健全的儿子劳伦斯,支持母亲在晚年逃离父亲的严厉控制,也给了被前夫屡次伤害的达芙妮最后的慰藉。在小说的末尾,罗兰抱着孙女一起读书,心里满怀着柔情与悲悯:是啊,他想,他正将一个伤痕累累的世界交给她。

那一刻,罗兰这个人物的弧光形成了闭环。他对这个世界的体认与感悟深刻而丰富,他是书外的读者都想伸出手拍拍他肩膀再给他一个拥抱的那种“完整的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