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中的滚灯
《李清照》中的双陆棋桌、鼓凳都源自宋代古画
《内人双陆图》局部
《秋庭戏婴图》
你知道宋代人是怎样闹元宵的吗?李清照痴迷的“打马”是什么游戏?舞台上天青色的汝窑花瓶、鼓凳和花几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日前,上海歌舞团力作舞剧《李清照》在奉贤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上演。这部秉承海派文化精致唯美之风的舞剧,令人回味的不仅有演员灵动的舞姿,还有百米长卷铺陈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意哲学。在首个非遗版春节到来之际,记者特地探访舞剧幕后,为读者“解锁”那些从古画中还原出的宋代生活场景和流传至今的非遗瑰宝。
滚灯入舞
回到“滚灯之乡”
“她们手里拿的是滚灯吗?”“好精巧啊,滚灯入舞竟然也这般好看。”在舞剧《李清照》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中,李清照和赵明诚相遇的上元节一幕是最热闹喜庆的,而这一幕中的“滚灯舞”,让奉贤观众倍感亲切。因为奉贤,本就是“滚灯之乡”。
早在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诗中,就曾用“掷烛腾空稳,推球滚地轻”生动描写滚灯。前半句形象描绘了小滚灯的工艺精妙,置于其中的烛火无论滚灯如何转动都始终稳稳朝上,而后半句则指看似笨重的大滚灯滚起来其实十分轻巧。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奉贤滚灯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因水患频繁,人们舞滚灯以祈求神明降伏水魔,祝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传统滚灯以竹木、纸布扎制而成,内胆颜色以出灯形式而定,分为红色和黑色两种。舞剧中,其色泽未免和舞者色彩饱和度极高的服装相撞,因而仅留滚灯竹片结构,内胆以洒金笺的纸装饰,既能展现其制作工艺之精巧,又有返璞归真的美感。
舞剧《李清照》中的“滚灯舞”是汲取包括奉贤滚灯在内的中国各地滚灯的表演元素,创新编排而成的。为让主创和演员能进一步了解滚灯,排练期间还特邀“奉贤滚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思燕来到排练厅分享关于滚灯的故事。
依据古画
还原宋代生活
汝瓷的天青色、宋锦的华丽、宋曲的清灵,焚香、品茶、插花、挂画,《李清照》的舞台上每处细节都透露着宋文化独有的美,而这份高品质和氛围感得益于剧中大大小小两百余件精美道具,其中许多都能在史料、典籍中找到出处。舞美设计胡艳君从大量史料中汲取灵感,台上一桌一椅、一个瓷瓶甚至一个小小化妆盒都极具“宋”味、颇有来头。
看似普通的鼓凳,源自宋代画家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香几、花几和茶案则还原了《盥手观花图》《听琴图》和《罗汉图》。在《李清照》的舞台上,还能看到《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长榻、《槐荫消夏图》中的书桌和《文会图》中的方凳。就连上元节场景中出现的货郎、小贩所卖的鱼灯、莲花灯、兔子灯、蝴蝶风筝、拨浪鼓都能在古画中寻到出处。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不但擅诗词,且是“桌游高手”。她酷爱“打马”,这是沿袭自唐代双陆棋的一种智力游戏。她不仅编著了《打马图经》,还写就了《打马赋》。舞剧道具中就专门还原了一款精美的双陆棋桌,桌的边角以皮革仿制“铜片”包裹,镂刻花纹且手绘“螺钿”。
现代科技
焕新传统文化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此次道具制作并非完全沿用传统工艺。如桌椅、茶几、书案乃至案上所摆天青汝瓷都是3D打印而成。胡艳君告诉记者:“实木的桌椅、茶几很重,汝瓷天青或月白的釉色奇绝,若按照传统做法寻不同工匠仿制费时费力且未必能还原成古画中的模样。如今的3D打印技术,只要绘制逼真,建模打印后的成品在视觉上便几可乱真。”
舞剧《李清照》中的卷轴式帷幕是一大特色。卷轴的运用,让场景转换在布景流动中完成,无缝衔接、没有暗场,几乎一气呵成。数百米幕布场景如卷轴般滚动,展现文人生活的同时也铺陈出一幅宋代美学画卷。
舞剧《李清照》的创制用心、用情,上海歌舞团团长王延说:“我们希望通过对史实的考证,把李清照所处的时代和宋文化真实呈现,也让舞迷观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感悟。”据悉,在完成了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的演出后,舞剧《李清照》将在年内踏上巡演之路。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