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8日 星期二
笔走龙蛇含瑞气(篆刻) 智慧快餐 归途 管乐梦 有一种年味叫春晚 春来不远 合唱团里的“百灵鸟”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5-01-26

春来不远

王萌萌

当农历春节临近,万事仿佛急鼓繁弦起来,老风俗所谓忙年,不忙便不足以显示迎新岁的郑重。在胶东老家,从腊月二十三之后,每一日都有特定的事务要完成。对往昔的不舍与纪念,对未来的憧憬与期盼,都被凝缩在这喜庆的忙碌里,加之今岁腊月逢农历小月,大年三十缺席,春来的脚步似乎更迅疾了些。

即便回家过年住所会空置,还是花功夫收整了一番,改善格局、清理杂物、除旧布新。爱人将鱼缸水质调理得格外澄净,把修剪好的绿植安置在最适宜处;我则添置茶具杯碟,更新清供果盘,还以影青瓷瓶插了几枝腊梅。

夜阑静憩,鱼儿水草间悠游,猫咪电暖炉旁打盹,我的目光常久落在梅枝上。那枝干如国画写意笔触,疏密有致,瘦骨冰蕊,望着它便想起种种往事。

十年前的腊月,与彝族小妹婵娟游姑苏虎丘,于一清寂院落角落,邂逅两株腊梅,疏枝缀玉,灼灼盛放。坐于树下,少顷便觉幽香沁入肺腑。见我不愿起身,婵娟打趣问我是否想在这梅下过夜,我答最好闻香入梦,梦境定然香甜安定。

婵娟彼时初到上海读大学。她小学毕业那年,我在她家乡云南红河州山区开始资助自幼失去父母的苗族女孩小美读书,并和她的母亲乡村教师马素英结为公益搭档,启动了为山区贫困学生和都市爱心人士牵线搭桥、结对助学的公益项目,从此寒暑不辞,持续至今已十八载。

2017年深秋,一场大病突降。面对生命危机,我最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家乡的父母、身边的亲友和云南山区的孩子,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如何面对这场劫难,直接关系到挚爱之人今后的生命态度。在能控制的范围内,我努力让生活不被生病打乱。调整日夜颠倒的作息,在不太劳累的前提下坚持工作,拿起生疏已久的画笔解闷,出门时用心装扮保持仪表得体。

这一年,大学毕业的婵娟成为我的室友,如家人般贴心照料,与她一同长大的哈尼族姑娘小欣在第六人民医院护理部就职,以专业技能解我燃眉之急。最敬重的师长送来腊梅枝。他说此梅树生长于一位几经重病皆化险为夷的长者院落中。得腊梅相伴,饮食起居都多了诗意,梦境香甜安定。岁末,尽管因治疗需要有种种不便,我依然选择回家过年。经此磨难后,我对曾经习焉不察的温暖与幸福感知力剧增,欢喜团圆地度过了治愈力十足的春节。

次年秋,休养如初的我回到婵娟的家乡,与日夜牵挂的少数民族孩子们相聚,确信自己重获新生。2019年春天,婵娟与家乡最偏远村寨一个叫晓梅的哈尼族女孩结对,承诺资助她完成学业。2020年秋季,小美终于如愿来到上海,入职东方肝胆医院,成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得以时常与我相聚。

今岁腊月,因喜事连连而格外热闹。先是做了上海媳妇的婵娟晋级为母亲,不久后小美与爱人在家乡举办了苗族婚礼。喜当外婆,来上海陪女儿一家过年的马素英老师告诉我,如今因我们开展的公益项目得到长期结对助学的孩子已有560人,其中80人考上了大学。

气温最低的几日,恰是那腊梅开放最盛之时,玉盏玲珑、幽香盈室。离沪前时常不经意听闻落梅之声,白日听来极轻,像是小姑娘家吹了口气。万籁俱寂之夜,扑簌而落格外清晰,那是有重量、有情绪、有故事感的响动,似一声感慨,又似一句咏叹。

当我们踏上归途之际腊梅落尽,然而已春来不远。其实春色就酝酿在日常生活最平淡幽微处,升腾在节庆的宴饮、歌舞和祈福中,荡漾在我们心上最真切的牵念与柔情里。除夕后不久便是立春,届时阳气渐壮大,东风解冻、百草回芽,充满希望的新轮回又将开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