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2日 星期三
拆共用围墙 给天井“加盖” 增屋顶花园 足金挂坠放了2年 金兔缘何变“脏兔”
第8版:帮侬忙 2025-02-11

足金挂坠放了2年 金兔缘何变“脏兔”

专业检测后“破案”:表面金纯度达到足金,但变色区域含有微量银

小金兔变“小脏兔”

小金兔背面有老庙和足金刻印(见圈内) 陈浩 摄

消费者黄女士向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栏目反映,她在“老庙黄金”购买的足金儿童挂坠,一直放在原装盒子里,两年后竟然严重变色,小金兔简直“邋遢”成了“小脏兔”。对此,她十分疑惑,质疑饰品足金成色,在没得到商家令人信服的解释之后,经专业机构检测,终于破案了:灰黑色“污垢”竟然是银氧化物。

小心存放 两年没戴

黄女士告诉记者,2023年1月25日,她和家人一起,在位于黄浦区福佑路288号的一家“老庙黄金”,给当时12岁的女儿购买了一款手腕戴的挂坠。女儿属兔,当年是她的本命年。这款挂坠是一只可爱的兔子端坐着,抱着一个福字,十分讨喜。

黄女士的女儿前后戴了大约一个月,开学前夕,穿小金兔的红绳子突然断裂。2023年4月2日,黄女士带着小金兔,再次来到老庙黄金,请店员重新编织了一根红绳子。遗憾的是,红绳编织的手寸有点大,不合孩子的手腕。“我们想着,索性等孩子长大一些再戴。从此,小金兔就放在原配的盒子里(单独存放),一直没有被佩戴过。”

金兔变色 又黑又脏

今年2月6日,黄女士在家中收拾物品,打开小金兔首饰盒子,大吃一惊。金光闪闪的小金兔,不知何时变得又黑又脏,乍一看像只“小泥兔”。

记者看到这枚挂坠实物,确如黄女士所说,这只小金兔,整体暗沉沉的,全身有大片的污黑。尤其如嘴部、福字、耳朵等的线条勾勒处突出部位,更黑几分。翻过身,兔子的底部和背部也“脏”得厉害。

黄女士告诉记者,2年来,小金兔一直放在原配盒子里没动过。记者也看到,盒子干净完整,并无不妥。与小金兔浑身脏污相比,穿小金兔的红绳倒显得更崭新。盒内所附标签上写有“足金挂坠”“贵金属重量1.540g”等字样,小金兔身上也有“老庙”“足金”的刻印。此外,购物发票上也标注了“足金”。

店家解释 可能污染

好端端的足金挂坠,为何变色?黄女士致电老庙黄金门店的客服热线,并将图片发了过去。在沟通的过程中,对方先后给出了“氧化”“化学品污染”等几个说法。

对此,黄女士并不认同。她表示,黄金是非常稳定的金属物质,不易氧化或变色。黄女士翻出家中其他多款黄金饰品,颜色金黄,色泽光亮。其中一对黄金质地的耳环,有四五年没被佩戴,存放在首饰盒子里。记者看到,耳环仍是金光闪闪,亮色如新。“我也问了几位身边朋友,没人遇见过黄金如此变色的。”

而关于遭遇化学品污染或者环境潮湿的可能性,黄女士也是摇头否定。女儿仅短时间佩戴过小金兔,“孩子不用化妆品也不擦护手霜,甚至洗澡时也会将小金兔脱下来。”之后小金兔一直放在卧室红木抽屉里,不可能环境潮湿,也触碰不到化学物质。

记者致电该店服务热线,接电人员表示,他只是一名顶班人员,会将情况转告相关领导。同时,对方表示,老庙黄金售出的“足金”,含金量是可以保证的,至于消费者质疑为何饰品会变色,他分析是“氧化”,或者环境潮湿,以及可能触碰了化学物质。截至发稿前,记者未收到老庙黄金方面其他回应和解释。

专家认为 不符常情

2月7日,记者联系采访了设于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的国家金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上海)。

工作人员吴先生表示,根据国家标准,贵金属饰品中金的含量大于等于990‰,可以用“足金”表示。其金含量达不到理论值1000‰,故也会掺杂其他元素,这些杂质可能会发生氧化或硫化反应,致使其主体上出现白色、红色、褐红色、紫色、黑色等,但这种颜色变化的面积很小,呈斑点状。

比如,有些化妆品、洗涤液、药物、杀菌剂等可能含有微量的汞,与黄金首饰接触,有可能形成“金汞齐”,从而使足金首饰表面颜色变白,性变脆。当足金饰品因储存环境或气候变化等原因,与粉尘、硫、酸性物质等接触时,外表也可能出现“长斑”“生锈”或变色现象,这都是由于其内部或表面残留杂质元素(如银、铜、铁等元素)被氧化,而在足金首饰表面产生有色氧化层。此外,人们缺乏首饰佩戴养护知识,首饰之间摩擦,也会导致颜色变化,但仅在摩擦部位出现。

吴先生表示,足金饰品在正常佩戴或保存情况下,不太可能出现大面积“变色”。日常检测工作中遇到足金饰品变色现象较多的是白色和褐红色斑点,与黄女士的描述有一定差异。小金兔因何严重变色,需进一步检测鉴定。

金是足金 表面有银

2月10日,黄女士将小金兔送至位于虹漕路的国家金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上海)。经X射线荧光光谱仪初步检测,饰品表面变色的区域含有微量的银,银含量明显高于未变色区域,但整体表面的黄金含量大于990‰。初步检测结论是:小金兔表面金纯度达到足金,但变色区域含有微量的银。

足金挂坠,表面为何有银?吴先生分析有两种可能。

如果是用电铸法工艺制作的足金硬金首饰,一些工厂的工艺需要用到蜡模,蜡模上需涂上导电层,银是可能被使用的一种导电层。首饰电铸成形后需要进行脱模工序,就是将成品金首饰内部的蜡和导电层都去除。蜡模熔点低,通过加热就能从内部流出,如果是银导电层,可能需要酸洗去除。酸洗工序没控制好或者其他环节的表面污染,就会使首饰表面局部区域残留微量银,在一定条件下氧化,产生色斑或者色块。

另一种可能性,是金首饰和银首饰一起佩戴或一起存放,存在相互摩擦,银可能通过摩擦附着在黄金首饰表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产生色斑或者色块。

真相大白之后,黄女士向记者表示,她很欣慰小金兔的确是“足金”的。目前,“老庙黄金”也已联系她协商后续处理及饰品保养事宜。

本报记者 陈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