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6日 星期日
别用“听话顺从”去定义“乖学生” 用“熟化”突破“水变氢”难关 科学“点金术”孕育“Q10水稻”
第6版:科教卫新闻 2025-02-14
教师返校游园会,“签”出教育新火花

别用“听话顺从”去定义“乖学生”

学生有开学典礼,老师同样有开工仪式!昨天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老师们春节后首个返校日,学校在体育馆内精心准备了一场热闹的新春游园会,让老师们在金蛇投“福”(壶)、趣味保龄球、“福”字拓印等好玩的活动中,开启新学期。“心情好,工作起来更有干劲。快乐的老师,才能教出快乐的学生!”校长顾文说道。有趣的是,在巨大的抽签桶旁,一场微型教研悄然开始。

“新学期超顺”“学生超乖”“学生缘爆棚”“锦鲤附体”……抽签桶内,每一根签都是“上上签”!“90后”体育老师刘月芯抽中了“学生超乖”签,思索片刻后,她对记者表示,其实不能单纯用听话顺从来定义“乖”,只要学生能在合理范围内发挥自身特长与天性,且具备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他们就都是“乖”学生。就拿体育课来说,如果一些孩子打破既定规则,却充满创意,这样的“不乖”同样十分可爱,需要老师给予包容和鼓励,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她曾安排同学们两人一组,隔开一定距离互掷沙包。很快,一些孩子就发明了新玩法,邀请另一名伙伴站在两人中间拦截沙包,这不仅增加了游戏难度,也增添了趣味性,孩子们的玩法比老师设想的更丰富。所谓的“不乖”,恰恰体现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对于这支“上上签”,她的同年级搭档、语文老师刘祯有着自己的解读。“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乖学生、好学生和坏学生这些词语来定义和评价孩子,而应该用心去贴近他们,观察他们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导向。”刘祯说,她也曾遇到过被普遍定义为“不乖”的孩子,这个孩子因为太爱举手和插嘴,时间长了,老师和同学都觉得他“有点烦”。刘祯决定和孩子谈一谈,结果发现孩子的想法很单纯——因为刚入学,朋友不多,就特别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获得老师的肯定。于是,刘祯肯定了这个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和他约定,一节课举手不要超过3次,要想好再发言,用发言质量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举手机会。孩子愉快地答应了,也逐渐融入了课堂和集体。

“作为数学老师,我挺怕课堂上学生太乖,导致课堂太沉闷,特别希望他们有自己的看法。由学生的想法引发的思维碰撞,会让课堂更加生动,也更符合孩子们自身的需求。”二年级数学老师杜晓磊最喜欢敢于质疑老师的孩子,他欣喜地发现,与自己小时候相比,如今的孩子们表达欲望强烈得多。抽到“超有学生缘”签的杜晓磊笑言,“超有学生缘”恰恰是让课堂“活”起来的关键。

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奶爸”,杜晓磊在“搞定”孩子方面很有心得。比如,轮到他负责午餐管理时,他会举行一个小小的“抽签”仪式,准备一份水果或饮料,奖励给当天的幸运儿。奖品虽小,却让孩子们的“期待值”拉满。有时,他也会准备一些脑筋急转弯题目,让孩子们带回家考父母,再把答案带回来和小伙伴们交流。“孩子们课下和你亲近了,课上才会更敢于说出独特的观点。”杜晓磊说。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