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杨女士向“新民帮侬忙”反映,轨交1号线黄陂南路站附近大量非机动车无序停放,将人行道“挤”成了“羊肠小道”,行人通行困难,安全隐患重重。
晚上7时许,正值下班晚高峰,记者来到黄浦区淡水路和淮海中路交界处实地查看。该人行道毗邻轨交1号线黄陂南路站出口,此时几乎已被共享单车“占领”,仅剩一条不足30厘米宽的“夹缝通道”,行人只能侧身通过。在数十辆共享单车中,还夹杂着多辆电动自行车。由于电动自行车“吨位较重”,行人难以挪动,只得小心避让。记者看到,一名年轻男子为了取出被共享单车“包围”的电动自行车,竟将多辆单车直接推倒后扬长而去,导致现场车辆摆放更加混乱,道路通行条件进一步恶化。
杨女士告诉记者,相关部门为了规范停车,曾在此划出“规范停车区”。然而,记者在现场看到,已有数十辆非机动车突破了规定的停车范围,乱停乱放现象依然严重。
“这里的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已成常态,平时缺乏管理,行人经常无路可走!”杨女士介绍,轨交1号线黄陂南路站是她日常上下班的必经站点,每天出入的客流量非常大。不少市民选择骑电动自行车或共享单车到地铁站换乘轨道交通,出站的市民也通常会骑车回家。非机动车乱停放不仅给行人造成不便,也给骑车人带来诸多困扰。而在非高峰时段,由于缺乏潮汐式的流动和实时有效管理,非机动车越停越多,乱象愈发严重。
记者还注意到,非机动车不仅占用了人行通道,还侵占了盲道,给无障碍人士带来极大不便。杨女士曾多次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拄着拐杖,在“车海”中艰难穿行,步履维艰。对此,市民呼吁:无序停放的非机动车不仅妨碍行人正常通行,还极易引发交通安全隐患。希望轨交和属地相关部门能够加强联动管理,营造有序的停车环境,保障人行道的正常通行。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