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
上海国际商事法庭敲响“第一槌” 贪图方便闯“禁非”道路吃罚单 别克豪掷18亿火热开启 “正月18·正要发”新春购车节
第8版:社会新闻/专题 2025-02-14
跨国贸易纠纷中逾期付款利率标准怎么定

上海国际商事法庭敲响“第一槌”

去年12月30日,上海国际商事法庭正式揭牌成立,自今年1月1日起集中受理涉外商事及仲裁司法审查等案件。昨天,上海国际商事法庭敲响“第一槌”,宣判一起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二审案。

记者获悉,此案就《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CISG或公约)项下国际货物买卖违约方逾期付款情形下应当支付利息标准问题,在全国法院首次参考适用CISG咨询委员会第14号咨询意见(以下简称第14号意见)作出终审裁判。

逾期付款引争议

本案涉及一家德国公司与一家中国贸易公司之间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德国公司向中国公司出售工业配件,交货后多次催讨货款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拖欠货款及逾期付款利息。一审法院支持了德国公司的诉求。中国公司不服,上诉至上海国际商事法庭。

本案的核心争议点之一在于: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买方逾期付款时,利息的起算点和利率标准应如何确定?

中国和德国均为CISG缔约国,且当事人未排除公约的适用,因此本案应适用CISG的规定。然而,CISG虽规定买方逾期付款需支付利息,但未明确利息的具体标准,各国司法实践也存在差异。

维护债权人权益

上海国际商事法庭二审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可预见性对交易双方至关重要。CISG第七条第一款也强调解释公约要考虑其国际性和促进统一适用。CISG咨询委员会由全球权威专家学者组成,旨在解决各国适用公约的疑难问题,推动公约统一解释和适用,其发布的咨询意见有重要参考价值。第14号意见指出,公约第七十八条规定的利息属于对债权人的损害赔偿,可直接适用债权人营业地法律确定利息起算点和利率标准,无需再通过国际私法规则指引。该意见契合CISG立法宗旨,有利于公约统一适用。

最终,法院以德国公司所在地法律为准据法确定利率标准,并结合其他争议事项认定,当庭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本报记者 陈佳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