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公安破获假冒名牌服饰案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保税仓发货”“海外专柜正品”“全球购”……知名电商平台上,你买到的跨境“进口商品”,也有可能是假的!记者今天上午从市公安局获悉,静安警方近期成功破获一起特大跨境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
去年8月,静安警方接到消费者举报,称在某网络平台的一家“海外专柜正品”海外专营店购买的多件品牌服饰,均疑似假冒。经鉴定,涉案商品确系侵权产品。警方随即成立办案专班展开调查,发现该店铺宣称“海外直邮”,实则通过广西、广东两地的仓储物流基地境内发货。
静安公安分局经侦支队民警姜伟介绍,为了让“进口”商品更逼真,犯罪团伙将境内生产的假冒品牌服饰包装成“进口正品”,还特意通过多种渠道运送至香港、澳门等地,再通过关联公司报关入境。随后,犯罪团伙在主流电商平台实施规模化网络销售,同时利用境外企业对公账户实施资金转移,形成了“境内制假—跨境洗钱”的犯罪链条。
直播间里,犯罪嫌疑人堂而皇之地向消费者展示所谓“品牌授权书”,实际这些资质文件均为伪造。警方调查发现,犯罪团伙实际控制5家海外专营店铺,在多个电商平台以“海外专柜正品”名义销售假冒商品,价格约为市场价的7折。
面对电子证据碎片化难题,静安警方专门走访多家电商平台,依托企业提供的数据模型,碰撞比对30余万条交易记录,最终成功锁定关键资金链路。
民警调查发现,团伙采用“双公司运作”模式——由李某实控的深圳某进出口贸易公司,负责注册海外专营店铺及仓储物流;由匙某实控的广州某品牌代理公司,专做直播引流与售后服务。经查证,以匙某、李某等人为首的犯罪团伙曾多次因违规经营被平台处罚,但频繁通过不同的关联公司“改头换面”、重新经营,这成了他们“知假售假”主观故意的关键证据。
2024年12月12日,上海静安警方在广东、广西当地警方的支持配合下,同步对该犯罪团伙多个窝点展开收网行动,抓获以匙某为首的10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查获假冒品牌服饰2万余件,查封5处仓储窝点。
目前,犯罪嫌疑人匙某、李某等10人均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此外,警方表示,涉案直播团队在明知店铺存在售假“前科”的情况下,仍持续为其提供带货服务,目前相关主播团队已被列入重点打击对象。
本报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