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资金雄厚假象,编造“前景可观”“保本兜底”等说辞,吴某和王某一通操作,将低价买来的AI画作吹嘘成了具有高昂投资价值的数字藏品,并借此敛财百万元。2025年1月,经金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吴某、王某因犯集资诈骗罪被法院判处相应刑罚。
投资“藏品”竟成“废品”
“产品具有增值前景,且承诺保本兜底!” 2023年10月,李先生看到曾在数字藏品投资圈结识的吴某发布了一条宣传广告。在吴某的推荐下,李先生进入了该平台投资群,并在平台内购入了一幅收藏画作。
投资群内,吴某经常会发红包并分享自己的投资经验。言语间,李先生得知吴某常年居住在海外,专门投资虚拟币,且身家殷实。看到吴某屡屡展示出的“财力”,对于这位“高端玩家”的话,李先生更是深信不疑。
“放心买,后面会搞活动,产品一定会升值,就算最后亏钱了,我也会赔偿的。”在吴某的鼓动和承诺中,李先生陆陆续续在平台购买了不少产品。可不久后,吴某推荐的数字藏品平台就出现了各种问题,购入的藏品转售时无人问津,有藏品被关闭了交易功能,群内多名投资者质疑不断。
慌张的李先生多次联系吴某未果,其后不仅投资群被解散,投资平台也被关闭。此时,李先生才意识到所谓的“投资”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自己购入的“藏品”已然成为“废品”,无奈之下报警求助。
“数字藏品”暗藏玄机
李先生投资的“数字藏品”到底是什么?“增值前景”背后暗藏何种玄机?一切要从吴某和王某的“财富经”说起。
2023年10月,吴某起意并与王某商议设立“数字藏品平台”。平台建立后,两人便开始打着“产品上链增值”“承诺保本兜底”的旗号吸引投资者,在此期间,两人还营造了身在海外、精于虚拟产品投资、资金雄厚的人设。
被吴某、王某的说辞和身份包装蒙骗,不少投资者注册了该数字藏品平台,并在平台内购买了具有增值前景的“收藏画作”,殊不知这些“收藏画作”其实是两人在网上低价购买来的“AI画作”。
由于“画作”本身并不具备价值,为了吸引投资者投入更多,两人还向投资者开放了“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并通过自买自卖,营造交易火爆且有增值空间的假象。
通过一系列暗中操盘,吴某和王某设立的数字藏品平台吸引了不少投资者,两人也通过发售产品和收取交易手续费等途径牟得了高额非法利益。
真相揭露难逃法网
按照吴某和王某的计划,在收割一波投资款后,两人便会逐步停止操盘设立的数字藏品平台,等到投资者不再关注平台后再寻找时机注销公司。
打着如意算盘的两人得意洋洋,可混乱的发售方式、不操盘就会跌价的藏品很快就让平台爆了雷,接到投资者报案后,警方经侦查于2024年1月将吴某和王某抓获归案。
经查,2023年10月至12月,吴某和王某搭建数字藏品平台,打造资金雄厚假象,诱骗他人至平台进行投资,并通过虚假宣传AI绘制的“数字藏品”具有增值前景、承诺“半价”保本,诱骗被害人购买平台首发藏品后至“二级市场”交易。同时,在“二级市场”上通过各种方式控制藏品数量和价格,在被害人无法交易藏品要求退款时,切断与被害人联系,共计造成被害人亏损约180万元。
本报记者 赵菊玲 通讯员 徐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