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人员在查看最新用工信息 本报记者 孔明哲 摄
经过面试和简短职前培训后,大家登上包车去医院体检 本报记者 曹博文 摄
即时快招招工牌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曹博文 董怡虹
“最近,我们迎来了开门红!”
在浦东新区零工市场上川路服务中心,一见面,运营负责人管玉清就告诉了记者这一喜讯。随着春运接近尾声,每一天,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人来到这座位于曹路镇的农家小院。因为这里是他们“梦开始的地方”。
上川路服务中心,是个有“江湖气”的地方。这里是浦东新区首家综合性零工市场,地处曹路、金桥交界地带,距离外高桥、张江也不算远,辐射4个工业区,周围厂房林立。其所在的永乐村,随处可见“有房出租”的招牌。最近,随着打工潮回流,每到清晨傍晚,周边的乡村小路还会聚集许多摊贩,热闹异常。
这里,有人从云南远道而来,只为在繁华都市寻找更多机会;有人不辞辛苦,想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还有人在上海打工近20年,在这个春天又回到熟悉的地方……
打工人挤满小院 即时快招当天上岗
周一是零工市场最忙碌的时候。2月17日,这座位于曹路镇的农村小院,一大早就挤满了全国各地的来客。门口,电瓶车停得满满当当,不少还绑着被褥等行李物品。院子里,务工人员的交谈、拖拽行李箱的声音、劳务中介招呼的声音在春日暖阳下奏响了一部热闹而又充满活力的交响曲。
管玉清是浦东新区上川路服务中心的运营负责人,也是园内上海玉邦劳务派遣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几年前,他联合21家劳务中介企业,租下了这座农村小院,想“抱团取暖”一起做出影响力。2023年10月29日,浦东新区首家综合性零工市场在这里揭牌成立。之后,经过一年多的运营,这里成了浦东新区劳务供需对接的“枢纽”。
“因为今年企业开工、用工需求比较旺盛,我们大年初八就开张了,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有这么多人这么早就来找工作。”回忆起今年开张时的情景,管玉清颇为惊讶,“开门第一天,就有两三百人来找工作,后面人多的时候甚至有五六百人。”
管玉清介绍,今年,电子电器和传统制造业的用工需求非常旺盛。许多工厂都早早向他提出了需求。另外,务工群体都有“老乡带老乡”的传统。不少人对去年的工作感到满意,于是一过完年就带着亲朋好友一起回到上海,希望能提前占上好的岗位。
走进零工市场,院子二层最显眼的地方挂着硕大的电子屏,上面滚动着招聘信息。“女营业员18—45岁,26元/时;男女普工18—43岁,300元/天;外卖员18—50岁,8.5元/单……”一间间劳务中介玻璃房里,招工岗位信息几乎覆盖整个墙面。记者了解到,当下各个岗位的平均时薪为25元左右,平均月收入6000元至7000元,月薪超过8000元的岗位也不在少数,招聘流程最快的时候,当天面试,当天就可以上岗。
为啥选择来上海 机会更多赚得也多
为什么选择来上海?“上海的机会更多,赚得也多。”这是不少务工者给出的答案。
“我在2002年就来上海了,做过电器,也做过压缩机。在上海打工有二十几年了。”从安徽省淮南市来的圣先生今年39岁了,他和妻子一起在上海务工。一大早,他就来到零工市场等待机会。“我这次来想找一个能‘交金’的工作。万一有个大事小事或者退休了都有保障。”圣先生对记者说。
长时间在上海务工,他结交了不少朋友,并不孤单。唯一让他挂念的,是家里的2个孩子——一个上小学六年级,还有一个刚刚读高一。虽然挣钱不易,但对孩子的教育,圣先生毫不吝啬,孩子学费一年就要一两万。“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们能好好学习,将来能有出息。如果他们到了高年级成绩还不理想,我打算送他们去更昂贵的私立高中。”圣先生说。
同样一早就赶到零工市场的,还有从云南来的吴先生。元宵节一过,他就从老家赶来,在零工市场附近的一间宿舍住下。初来上海,他打算先做一段时间临时性的工作来过渡。“在老家的工作工资比较低,上海这边的工作工资高,并且还能选一选岗位。”吴先生曾经在云南的光伏企业做过设备安装调试的工作。采访中,吴先生向记者提到,他还没有结婚,没有家庭的牵绊,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希望能找到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有一个立身之本。
周一上午是零工市场最为繁忙的时刻。许多企业的面试、招聘和体检,都会安排在这个时候。有的人趴在墙上填写简历,有的人四处张望等待时机,有的人把行李箱撂在地上坐下休息,还有不少务工者自带馅饼、油条类的便餐就地解决早饭。来自湖北黄冈的李女士,和家人一块来。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和同龄的亲友在长椅上一边等待一边聊天,吃着饭晒着太阳。
李女士今年59岁了,已到退休年龄的她还是闲不下来。她打算周一到周五做一份长期工作,周六周日还要打一些零工。为什么如此年纪还要在零工市场打拼?“我的儿子在上海上班,孙子在上海上学。”李女士说,之前她一直在家里带孙子,孙子上学后,她觉得在家闲不住,出来找找工作、交交朋友比较开心。尽管儿子心疼母亲,一再劝说她多休息,享受晚年生活,但李女士心里总琢磨着能为家庭多出一份力。“孩子在上海买了房,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几百万的担子呢。他工作又忙,每天晚上10点多才下班,累得很,所以说我要帮帮他。”说起儿子,李女士满是心疼与骄傲。这天上午,她当场面试了两个岗位,其中一个签约了。
招工服务怎么样 规范高效细致入微
上午9时30分,阳光正好,30多位务工人员整齐地列队在院子里,他们的脸上带着期待与紧张交织的神情。此时,上海玉邦劳务派遣有限公司的招聘经理王巧巧正穿梭在人群之中,她手里拿着一份名单,逐一核对着务工人员的身份证。
“大家再检查一下,还有谁的身份证没有给我?”王巧巧的声音清脆响亮,务工人员纷纷响应,递上自己的身份证。她一边接收身份证,一边向务工人员做着最后的嘱咐:“一会你们就跟着大巴车去对应的医院体检,体检合格的话,今天下午就可以上班了。”“大家记得,简历一定要自己写,不能让别人代填,这是对自己负责。”“如果发现工资有问题,一定先和工厂里面的领班核对考勤,如果确实有问题,我们再帮你们沟通解决”……
王巧巧知道这些务工人员背井离乡的不易,也明白他们在新的环境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因此,她总是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详尽的信息和帮助。
“每次出发前,我们都会对务工人员开展职前的培训。这些培训内容涵盖了用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工作流程到维权知识,都作了尽可能细致的讲解。”王巧巧对记者说,“我们既要保障他们能够顺利工作,也要提高他们的维权能力,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能够安心、放心地工作。”
在零工市场“即时快招”的背后,是一个高效运转的服务体系。即使在夜晚,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每天,75个招工群里都会24小时滚动发布至少30条用工信息。当晚,所有求职者的信息就能登记完毕,并发送给保险公司。午夜零时,配套的商业保险准时生效,为务工人员提供了一份实实在在的保障。这样,第二天一早,求职者便可以直接到用工企业面试签约。
除了提供岗位信息,零工市场还制定了严格的服务规范与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位务工人员的权益都能得到保障。这里还聘请了专业律师,设立零工人员诉求调解室,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
管玉清告诉记者,作为浦东新区专门设立的综合性零工市场,他们在服务务工人员方面有着系统的规范。虽然以提供零工岗位为主,但零工市场依然会协助有想法的务工人员与企业对接,帮助推荐他们转为长期的合同工。
对于刚到上海的务工人员来说,零工市场更是他们温暖的港湾。“刚来上海,在我们这里免费住上两三天,不要紧的。”管玉清说,零工市场不仅提供岗位推介服务,还会为实在有困难的务工者提供两到三天的免费住宿,以及可长租的零工宿舍等。他说:“我们希望大家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工作机会,更希望这里能成为他们在新城市中的第一个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