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薇
你的个人隐私信息突然有一天在网上被“开盒”,有可能就此打开了网络暴力的潘多拉魔盒;你以为在和家人视频聊天,对面可能是AI换脸的诈骗犯,眼见未必为实。
数据安全,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而对企业来说,安全已从“可选配置”升级为“生存刚需”。早在十几年前,上海一家企业就开始为数据编织安全防护网,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模型算法应用于网络安全,立志当好“数字上海”的安全“哨兵”。
行业老兵勇立“潮头”
2013年,观安信息创立于上海,创始团队在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已经有20多年的专业技术经验,但2年后,观安信息才正式开始运营。“从提出应用安全评估方法论到开始理解和搭建数据安全体系,我们经历了很长的技术储备期。”观安信息联合创始人兼CTO胡绍勇介绍说,当时核心团队开始结合银行用户的业务系统,着手数据安全的评估咨询,与营业厅操作员、业务办理人员、运维人员等多角色的日常业务流程结合,分析数据泄露或篡改的风险。
等到2015年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安全行业开始逐步深入应用,国外数据法相继出台,观安信息凭借前期的技术积累,迅速在行业崭露头角。“我们希望借助大数据技术,特别是AI算法的精准分析能力来发现并解决网络和数据安全上的问题。”
胡绍勇带领技术团队先后成立了“无相”“尽藏”“自现”“无限”实验室,分别定位于安全攻防及数据分析、大数据收集与储存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展示应用、安全软件及技术研究。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出台,给这个初创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紧接着,2017年中国网络安全技术对抗赛举行,观安一战成名。
技术蓄力“等风来”
观安信息第一个客户是贵州某运营商企业,通过内嵌人工智能算法提高识别黑客攻击行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此项目不仅大大提升识别攻击准确率,而且帮助运营商节约了近三分之二人力,提高了安全运行效率。”
随着全球掀起数据安全与隐私立法热潮,观安信息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但团队不冒进,依然一步一个脚印,技术立命,不骄不躁。
“数据安全和业务高度捆绑,我们需要学习和熟悉客户的业务流程,扎扎实实了解数据背后的价值流转,才能做好这件事。”胡绍勇介绍。
如何帮客户构筑安全“护城河”?比如,观安信息为某客户量身定制了一套“迷魂阵”——蜜罐与蜜网,它们伪装成内网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当探测到入侵行动时,实时记录入侵操作,并将攻击转移到仿真服务器上,延缓攻击时间。结合攻击者画像,实现预警与反击的无缝衔接,从而迅速阻断威胁事件,保护企业资产。
如今,观安信息采用上海、北京、深圳三总部运营模式,同时设立多个实验室,业务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被认定为国家重大活动网络安全保卫技术支持单位、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观安信息目前是上海市电子政务系统重要的安全综合提供商,每年有约1亿元的签约收入,打造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等核心系统的安全防护和运营保障,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构建了良好的安全基座。
用“魔法”打败“魔法”
DeepSeek横空出世,AI技术发展再次按下加速键。当技术狂奔时,安全不能掉队。观安要用AI自己的“魔法”破解安全困局,建立与AI共生的安全体系:推出“观安GPT+”,汇集了百亿条安全告警日志、百万种攻击payload样本、丰富的漏洞情报库等,能精准研判安全威胁,还能对复杂事件进行分析;发布白泽AI鉴别小程序,用于AIGC合成检测,能够识别出AI生成的文字、图片和视频。
胡绍勇认为,应该基于传统的通用大模型,建立数据安全行业的垂类小模型,将大模型应用在公司的网络和数据安全产品中,提升产品检测能力的同时,也改变传统的交互方式,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体验。“未来,我们还将持续探索大模型在数据标注、数据风险识别、数据泄漏防护等场景的深度应用,不断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深入,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已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底座”,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千行百业。观安信息还搭建了企业安全能力超市和“浦江护航”系列公益培训,帮助中小微互联网科创企业提升自身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