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暖气团烘托下,春日的矜持正被初夏的热烈打破。上海也进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好时节。然而,这几天,花粉过敏“警报”拉响,网络上一片“吐槽”:“你的春和景明”正变成“我的氯雷他定(抗过敏药)”!上海市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提醒,气温上升,植物进入生长旺盛期,花粉飞絮惹人恼,未来两天花粉指数都处在最高级别“很高”,容易过敏的市民避免外出,出门记得佩戴口罩,及时做好防护。
过敏真相
风媒花才是“花粉刺客”
人们大多对引起过敏的元凶有误区。其实,春天里的“花团锦簇”并不是导致人过敏的始作俑者,月季、桃花、樱花、海棠等花朵的花粉较大,很难随风飞远,被称为“虫媒花”。真正的“花粉刺客”是环绕在鲜花身旁的树木、草本,它们的花多属于“风媒花”,花粉轻小,被风一吹,能飞几公里甚至更远。这类“风媒花”的花粉正是这个季节的主要过敏原。
花粉过敏还有地域属性。据研究,我国北方地区春季主要致敏花粉种类为杨树、榆树、柳树、柏树,而华东地区春季的主要致敏花粉种类则为法国梧桐。前段时期,北京的圆柏树花花粉爆发,给北方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上海虽然没有圆柏的困扰,但是正在徐徐展开的“飞絮季”已经变得有点恼人,尤其是,最近天气晴热,春风阵阵,有利于飞絮的飘散。上海的飞絮主要来自柳树、杨树和悬铃木,其中,大量的行道树悬铃木,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法国梧桐”,对市民的影响最大。
果毛飘扬
悬铃木开启“天女散花”
通常,上海的悬铃木“飞絮季”会持续一个月左右,飞絮主要来源于果球的果毛。悬铃木的果球是聚花果,由600到1400个甚至更多小坚果紧紧聚在一起组成,每个成熟的小坚果有约3200根果毛。这意味着,按照每个果球平均有1000个小坚果来计算,每个果球可以有320多万根果毛。这些果毛比人的皮肤表面毛孔平均直径还要小,尽管没有毒害,但容易引起易感人群呼吸系统、皮肤等过敏症状。
气象专家说,悬铃木很喜欢“高温”,生长温度在23℃~30℃,因此,每年4月,上海的气温不断上升,悬铃木就开始发芽生长,老果逐渐脱落、开裂,果毛随风四处飘扬。受太阳辐射增强、温度升高、气流扰动增强的影响,飞絮在10时到16时最“自我放飞”。
防护策略
易过敏者要“躲护药治”
躲、护、药、治,是应对花粉季的四字诀策略。上海市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建议,花粉季内,花粉过敏患者要尽量避免外出,室内关闭门窗,开启空气净化器。过敏人群外出可以戴上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外出回家后清洗鼻子、眼睛,更换沾到花粉的衣服,避免室外晾晒衣服;易过敏人群可多吃些红枣、胡萝卜、金针菇、洋葱、大蒜等含大量抗炎、抗过敏物质的食物。此外,花粉过敏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花粉阻隔剂”以减少花粉颗粒的吸入。如果过敏症状严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