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秋明
每天晚上在广场上锻炼,对面的上海大剧院总是惹人注目。它寂寞时少璀璨时多,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演者、观者。
如今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这栋建筑原初的模样,他们也不知道大剧院当初的设计招标愿景。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市对海内外公布上海大剧院设计目标,希望此建筑进入世界著名建筑行列。于是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11家境外设计事务所参加竞选,中国设计师更是龙腾虎跃纷纷参赛。最终,法国人夏邦杰的方案胜出:一片绿草丛中,大剧院如一块精雕细琢的白玉,晶莹、透明,优雅地画着大圆弧的屋顶嘴角上翘,亲吻白云,宛如一弯倒扣的彩虹。
这道巨型“彩虹”重达6000余吨,怎么上了20余米之遥的空中?将6000吨的钢屋盖整体提升到26米的空中,国内属首次,国际上也未见报道。考虑到提升难度,钢屋盖原本厚度120厘米,只能先浇捣25厘米,面积巨大的屋顶就好比一张纸的状态了,弄不好就会折断、揉碎,风险隐患难以预测。于是,高校院所、施工公司各路专家集聚,对这只巨大的“U”形钢屋盖,整体采用钢绞线集束承重、计算机控制、液压千斤顶集群同步提升措施。团队在钢屋盖下方设6个支撑点,分别固定在6个电梯井内的钢筋混凝土支承座上。待钢屋盖整体提升就位后,先在永久支座位置设6根钢柱,作为临时支撑……
1995年初夏,上海大剧院6075吨的钢屋盖实施整体吊装。中国工程院院士沈祖炎担任钢屋盖整体提升副总指挥,“必须确保大屋盖的四个提升点一致上升,不差分毫。”他一遍遍嘱咐施工人员、一次次巡视检查。经过漫长的20小时协同作业,钢屋盖成功吊装到位。
按照夏邦杰的设计,倒扣的彩虹——大圆弧形屋顶上面是一个露天音乐厅,中间的舞台可据需要大小伸缩、高低升降,如逢下雨天还可以加上玻璃盖,变成室内音乐厅、歌舞厅或舞场。大剧院的台基两侧设计了八块瀑布,灯光垫衬的蔚蓝色流水昼夜不停,似充满柔情的音乐,湍湍不息、嘤嘤有韵、潺潺如镜。从高空俯视大剧院白顶、蓝水、绿地,活脱脱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