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清明 曲径入林深翠中(中国画) 无利也要起早 泉州纪行 一见如故的林放与范泉 结缘公交21路 广陵首邑洇水墨 一个中国男孩的励志故事
第14版:夜光杯 2025-04-15

一见如故的林放与范泉

杨柏伟

林放(赵超构)、范泉(徐炜),上海新闻、出版界的两位“老法师”。如果没有仔细看资料,想当然地会认为他俩一定是老相识。但是“想当然”和事实差了多少呢?且听我慢慢讲来——

1991年初,75岁的上海书店编审范泉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施蛰存先生听说他要退休,关照他要“退而不休”。其实,像范泉这样的出版界宝贝又怎么退得下来?很快他就愉快地接受了一个任务,主编一本文化老人谈老年的书(最后定名为《文化老人话人生》)。文化老人,自然不能缺了林放。

1991年5月14日上午,范泉去新民晚报社拜访林放。这居然是两位的第一次见面,但范泉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与林放“一见如故”。林放紧紧地握着范泉的手,久久不放开,并开玩笑地说:“我们是老相识了,老相识了!”范泉非常奇怪,此话从何说起呢?林放接着说:“那是从见到你给本报写文章时算起。四十年代你不是给《夜光杯》写过文章吗?因此我们的神交已经四十多年了!”这么一说,范泉恍然大悟。确实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袁水拍主编《夜光杯》时,自己写过稿。当年幸存两封袁水拍的信,一封写道:“希望抽空给《夜光杯》数百字,长短均欢迎,千万帮忙!”另一封信里说:“承赐寄大作已刊出,兹剪奉报纸。希望继续赐稿或转一些别人的给《夜光杯》。”当年究竟给《夜光杯》写了哪些文章,范泉已经记不清楚了,但他没有想到林放的记忆力竟然这么好。林放这年已经81岁了!

据范泉日记记录,那天两人开心地聊了一个小时。随后范泉想去拜访吴承惠。林放拄着拐杖,陪着他从十楼到九楼找到吴承惠,三个人又聊了一个小时。分别时,林放又把丁法章社长介绍给范泉,由丁社长送范泉下楼到大门外。

五天后的下午,林放与范泉在丁香花园再次见面。这一回是为编书而举办的文化老人座谈会,与会者还有许杰、施蛰存、朱雯、罗洪、柯灵夫妇、丁景唐、江曾培等。大家一起吃了饭,合了影,林放还送了一本新书《未晚谈》给范泉。

林放在接到征稿任务后,很快就动手写了题为《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文章,约有两千来字。在范泉登门拜访时,林放特意把初稿给范主编审阅,定稿后及时交给编委会。从编委会编印的《编辑工作情况》简报看,林放在全部八十多位作者中,交稿时间排在前十几名。可见他对“老相识”范泉工作的配合。

没有想到,第二年2月13日,报业巨擘林放与世长辞。当年11月,《文化老人话人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林放没有看到这本“全息式”文化老人“形象文献”的诞生。

闲不住的范泉,除了主编《文化老人话人生》这本书外,还和柯灵先生一起主编了一套“文史探索书系”,将林放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名作《延安一月》也纳入书系之中,这是《延安一月》近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次重新排印出版。从范泉日记看,他1992年7月9日将书系第一辑十种的目录寄给柯灵、周而复、端木蕻良、束纫秋、丁法章,并请束、丁为《延安一月》撰写“新版题记”,而到11月新版《延安一月》即由上海书店出版,这样的出版速度足够快捷了。新版《延安一月》出版后,范泉写了一篇书评,概括了两个印象——大胆、巧妙。这是一个“过来人”最精辟的总结。书评收在《范泉文集》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一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