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春光作伴好读书 《申活志》:志苑新葩 如此漫长,如此浓郁 关于阅读的一点感想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2025-04-20
凸显时代主题,风格严整文字轻快

《申活志》:志苑新葩

熊月之:历史学者,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 熊月之

上海文化具有悠久、繁富、开放、创新与包容等鲜明特性。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到马桥文化,六千年积淀,诉说着上海地区的悠久历史。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云蒸霞蔚,辉映成趣。

就阐释空间而言,上海文化有如万花筒,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组合,呈现不同的气象,物质文化(河流、街道、建筑、广场、绿地、公园、雕塑等)、行为文化(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观念文化(文学艺术、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一如包罗万象的大花园,春兰秋菊各得其时,参天大树、贴地小草各有自己的空间、风采与功能。就呈现方式而言,人们可以通过通志、通史、百科全书、大辞典、大事记、资料长编等来表达,可以通过小说、散文、诗歌、电影、戏剧、电视剧来描述,也可以通过演讲、短视频、通俗读本来普及,还可以通过这些方式的组合形成新的表达。这本《申活志》,便是“演讲+通俗读本”的产物。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是搜集、整理上海历史资料、研究上海历史的主力军。方志办的学者也是研究、普及上海历史的“轻骑兵”。为了让严肃的方志活泼起来,让不了解上海的人更便于了解上海,让想了解上海的人更便于获得通俗性知识,让了解上海的人更热爱上海,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在2023年组织了“上海方志讲师团”,将一部部厚重的地方志成果,转化为一个个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他们开展百余场形式多样的讲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何以上海·上海微志”系列丛书是讲师团品牌之一。《申活志》是这套丛书的第一辑。此书从贴近市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切入,选取咖啡馆、体育馆、图书出版、博物馆、公园、火车站、电影院、百货公司、地铁、城市地标等主题,生动展示了上海社会生活的诸多面相。

“申活志”三字,可以理解为“关于上海生活的小志”,也可以理解为“关于上海鲜活的小志”。“申”,指的是上海,也可作“申述”解,与演讲意通。“志”,凸显方志身份,是其独特性,也是全书的灵魂。地方志内在的系统、准确、权威的品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书中所涉内容,无论是咖啡的舶来、咖啡之得名、重要咖啡馆的始末、若干名人与咖啡,近代体育之兴起、体育场馆之沿革、上海体育之特色,出版技术之演进、出版机构之众多、出版质量之卓越,还是博物馆、公园、火车站、电影院、百货公司、地铁等机构或事项之介绍,无论是中华古已有之,还是近代传自西洋,均溯其源流,状其全貌,析其特色,信息准确,言之有据。“活”,凸显的是内容贴近市民生活,表达方式灵活。书中所述公园、车站、码头、机场、电影院、百货公司等,都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所述上海沧桑巨变,包括住房、交通、环境、商品供应等方面,都是千家万户切身经历;所述各种城市地标,包括曹杨新村、人民公园、上海展览中心、十六铺客运站、东方明珠塔、陆家嘴金融区、世博园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等,联系着上海的昨天与今天,代表了上海城市的形象。这些内容,述以灵动的文字,辅以精美的图片,煞是好看、耐看,加上口袋书的形式,便于携带,既可集中研读,也可零散翻阅。

《申活志》以各种上海方志为基础,经过作者重新选择、思考与分析,如蜂酿蜜,取精用弘,很多内容融入了作者独特的观察与理解。这些作者都是长期从事方志组织与编撰工作的专业人员,积累丰厚。因此,本书内容凸显时代主题而无空洞说教之嫌,风格严整而不刻板,点评允当而不武断,文字轻快而不浮滑。这是基于志书又不同于志书、某些方面还高于志书的精心佳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