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下周晴雨交替  气温变化平稳 饮食宜清补  通风散湿气 采茶品茶 明前茶  雨前茶  啥区别
第5版:新民手绘 2025-04-20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明前茶 雨前茶 啥区别

今天迎来谷雨节气。清代郑板桥有诗曰:“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谷雨节气为:“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

俗话说“清明见芽,谷雨见茶”,为何谷雨流传下采茶的习俗?都说“明前茶”“雨前茶”,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 采摘春茶好时节

当前,我国各地茶园进入春茶采摘旺季,茶农们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

江南之地,到了谷雨前后,雨水充沛,加上茶树经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这种茶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所以谷雨是采摘春茶的好时节。

清同治《通山县志》记载:“谷雨前采茶,细如雀舌,曰‘雨前茶’。”有民俗专家认为,谷雨这天上午采的鲜茶叶做的干茶才算是真正的谷雨茶。传说谷雨当天采的茶喝了有清火、明目等功效。所以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留起来自己喝或用来招待贵客。

■ 春茶细分三阶段

从立春到谷雨前,这段时间采制的茶叶都大体称为“春茶”。

在古代,春茶被细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流传至今的“三前摘翠”。除了耳熟能详的明前、雨前,“三前”还包括了“社前”。

“三前”春茶通常代表着采摘适时,不误佳期,是上品新茶。“社前茶”指春社前采制的茶叶,古时历法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称之为“社日”。按干支排列计算,社日在立春后的41—50天,大约在春分时节(3月20日左右)采摘制作。

“明前茶”,顾名思义是指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古代又称其为“火前茶”——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古人在寒食节有禁火三日的习俗,故又得名“火前茶”。齐己的《咏茶十二韵》中写道:“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雨前茶”,是在清明到谷雨之间采摘芽头制成的茶叶,一般在每年的4月5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摘,这时多雨季,因为采摘时间晚,也呈现出与其他春茶不同的香气与滋味特征。

■ 口感风味各不同

在江南茶区,茶树沉寂了漫长的秋冬季节,越冬芽积累了大量内含物质——“明前茶”尝起来鲜爽的原因,也在于内含物质中的茶多酚与氨基酸含量比例(酚氨比)能达到最优。专家介绍,氨基酸“掌管”鲜味,而茶多酚总体呈苦涩味。“明前茶”中内含的氨基酸含量高,而茶多酚含量低,这样的酚氨比把“明前茶”的鲜爽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受病虫害侵扰少,因此也很少会被农药污染。这时采摘的芽叶持嫩性高,所以“明前茶”芽质佳,外观鲜嫩度更高。

据了解,清明前嫩芽初生,生长速度缓慢,发芽数量很有限,导致“明前茶”产量本就稀少;再加上初春天气变化莫测,茶树可能受突变的恶劣天气影响而减产,因此清明前能达到采摘标准的茶芽数量更加稀缺,种种因素导致“明前茶”少而精,也因此物以稀为贵。

不同于“明前茶”以采制芽嫩尖为主,“雨前茶”多为一芽二叶的柔嫩芽叶,茶形肥硕扁直,尖端不弯曲,茶叶色泽多偏黄绿,汤色嫩黄或呈嫩绿色。相对而言,“雨前茶”鲜爽度相对没有“明前茶”那么高,但浓醇回甘,鲜浓而耐泡,在中国茶文化中被视为高品质的茗品。

通常来说,“雨前茶”在价格方面更亲民,但不代表品质不如“明前茶”。要知道,不同地域生态环境存在差异,不同品种的绿茶采摘标准也各不相同,并非所有绿茶都以清明前采摘为佳。

本报记者 郜阳

谷雨

一候 萍始生

二候 鸣鸠拂其羽

三候 戴胜降于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