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善
中国扇文化源远流长,是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颇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隋唐之后,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逐渐成为文人墨客的一种雅好。明清以降,在扇面上作书绘画,更成为一时风尚。许多书画名家,往往同时也是创作扇面的高手妙手,成扇扇骨也成了雕刻家驰骋的天地。也因此,成扇和扇面成为了字画收藏的一个别具风采的分支,专门收藏成扇成为收藏大家的也不乏其人。这种优雅的文化风气代代相传,至今不衰。
郑逸梅先生(1895—1992)就是这样一位收藏成扇和扇面的名家。郑老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文史掌故大家,“补白大王”的美誉早已传遍海内外。郑老又是收藏历代名人书札的大家,也已越来越为文坛艺苑所推重,已先后问世的《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和《郑逸梅友朋尺牍 郑逸梅家藏尺牍》两书就是明证。然而,郑老同时也是一位成扇爱好者和收藏者,却知者还不多。他曾自嘲“爱扇成癖”,可见他对集扇的痴迷。研究郑逸梅先生和他的嗜好,如不关注他的藏扇,那将是一个重大的欠缺。
郑老“纸帐铜瓶室”所珍藏的成扇,鼎盛时曾高达三百余件,丰富多彩,令人叹为观止。不幸的是,浩劫之中几乎散失殆尽。天清云朗之后,郑老重新开始,“再度搜罗”,又大有收获,他曾撰长文《纸帐铜瓶室集藏——扇箑》详记其事。郑老爱扇之深切,赏扇之高明,藏扇之乐此不疲,均溢于言表,不能不令人感佩。
今年是郑老诞辰一百三十周年,举办《逸梅藏扇 有慧画扇》纪念展,生动展示郑老收藏的另一道绚烂多姿的风景线,正其时也。这次展览共展出郑老所藏成扇廿二件,其中有曾熙的花卉、白蕉的兰花、狭平子的墨竹、陶冷月的梅花和郎静山的山水,有翁同龢、谭泽闿和章太炎的书法,还有吴湖帆的书法与绿梅,以及钱松和杨吉人的刻竹等等,琳琅满目,云蒸霞蔚,从中自可领略郑老集扇的眼光,揣摩他集扇的品位。
郑有慧女士专攻国画,成就斐然。是次展览同时展出她创作的扇面多幅。祖孙两代,一藏扇一画扇,互相发明,相映成趣,也是文坛艺苑的一大佳话。
人间四月天,扇面天地宽。观众诸君,“慢慢走,欣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