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路站的工作人员在和目的地站对接储阿姨(右)的下车位置 任天宝 摄
“15年了,每次出门有他们在,我们就很放心!”近日,上海地铁第四运营有限公司迎来一对盲人夫妇,讲述了一段持续15年的“爱心接力”。家住博兴路地铁站旁柳博小区的郁庙荣、储亿萍夫妇都是盲人,年近七旬。近日,二人来到运四公司,手捧锦旗,连声感谢地铁员工15年来如亲人般的守护。
第一次坐地铁 开启15年接力
这段跨越十五年的“光明接力”,始于2010年五莲路站的一场小“风波”。储阿姨说,因为眼睛不好,自己以前从来不出门,2007年底轨道交通6号线开通,家门口有了地铁,这才慢慢开始接触社会。
彼时,第一次独自坐地铁的储阿姨在车站内倍感无助,是工作人员及时伸出援手,让储阿姨的出行顺利又暖心。从此,这对住在附近的盲人夫妇,成为6号线全线的牵挂——从博兴路站到巨峰路站、从五莲路站到世纪大道站,这份关爱始终如一、风雨无阻。
“我参加了两个老年合唱团和一个公益跑步团队,”为此,储阿姨每周要坐三次地铁,“合唱团是坐6号线到东方体育中心,换乘11号线坐到三林东,公益跑是坐6号线到云山路,换乘14号线到豫园,再从豫园到10号线航中路站。”储阿姨对换乘路线如数家珍。
作为一级视力障碍者,他们往返于五莲路站文峰广场、浦电路站世纪联华与巨峰路站家乐福之间。每当他们的脚步声在博兴路站等常乘站点响起,总有一双温暖的手第一时间循声而来——地铁工作人员熟练搀扶他们,穿过人潮,沿着盲道纹路,将他们安全护送至站台,精准对接列车停靠位置,并通过站间通信系统通知下客站工作人员,告知是第几节车厢,完成这场无声的爱心接力。
“这么多年了,一定要谢谢他们,首先要感谢施岩峰经理,是他最开始一直问我是否需要帮助。后来有一位梁站长离我家很近,有时候手机死机,我自己解决不了,一个电话打过去,他下班之后就会过来,从来不说自己没有空。”储阿姨激动地告诉记者,要感谢的人真的非常多,现在结对的吴书记也一直很关心夫妇俩,逢年过节拎着吃的喝的上门探望。
“他们就是我的眼睛!”车门关闭前,一句“储阿姨、郁叔叔坐稳了”的叮嘱从未缺席;到站车门开启,等候在屏蔽门外的一声“我们在这儿呢”又如约而至。即使双目失明,夫妇俩却早已“认识”了许多工作人员的声音,那是黑暗中温暖的安全感。
从车站到家门 相处已如亲人
6号线客运第一党支部书记吴赵金告诉记者,虽然这些年来,车站的工作人员在不断调整,但是对两位老人的关心却一直在延续。在了解到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后,车站时常主动上门关心帮助。平日里,车站员工们会主动上门修理故障电脑,维护电子设备。
15年寒来暑往,储阿姨夫妇与6号线结下深厚的情谊。在这段时光里,运四员工始终以细致入微的关怀,默默守护着这对特殊乘客的出行。储阿姨夫妇送来的这面锦旗,是对上海地铁服务工作的认可,更折射出上海城市公共服务背后的温度。 本报记者 任天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