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剑烽)6月30日,在首届中国化妆品品牌发展大会上,海关支持上海“东方美谷”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11条措施对外发布。这是11条“量身定制”的措施,聚焦化妆品产业的升级发展,推动进出口品质与数量并进。
据介绍,支持措施主要涉及3方面内容:一是优化检验流程。基于地方政府“白名单”精准施策,对出口化妆品实施抽样后即放行;科学调整小规格出口化妆品取样策略;整合分装后复出口的进口化妆品半成品检验方式,加快通关放行速度。二是创新监管模式。落实进口化妆品分类监管理念,简化专业展会参展化妆品入境手续,支持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进口复出口化妆品检验要求,便利国际调拨;探索采信机制在进出口化妆品检验监管中的应用。三是提升服务效能。助力进口化妆品检测研发,降低高级认证企业出口化妆品抽检比例,探索远程作业方式赋能属地查检,推进关地协同共治,加大标准法规支持力度。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化妆品进出口口岸。今年1至5月,上海口岸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进出口总值达253.2亿元,占全国同类商品进出口总值的35.6%。
上海也是化妆品消费龙头城市。根据上海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至5月,上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72.11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化妆品类零售额达562.46亿元,增长3%,仅次于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和汽车类。化妆品产业发展对于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上海化妆品产业最重要的聚集地之一,奉贤区东方美谷已集聚全市超三分之一的化妆品企业,产业规模近千亿元。去年,奉贤区美丽大健康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规上产值达561.7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化妆品领域成绩亮眼,完成产值145.3亿元,同比增长13.7%,在全市独占鳌头。
在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的同时,进出口化妆品的质量安全同样是海关关注的重中之重。此次出台的11条措施,就充分体现了风险防控理念与关地共治机制。例如,由地方政府向海关推荐“白名单”企业,助其快速通关,同时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实行“白名单”退出机制。自然堂集团公共事务总经理陈娟玲博士认为,此方案的出台,对国内本土化妆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同时在风险防控上也形成了严密体系,实现了便利与安全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