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五百年后孙悟空(设色纸本) 好玩 秧痕 东艺的精彩“养”出来 我在江南:吉子在城市的踪影 香椿
第14版:夜光杯 2025-07-02

我在江南:吉子在城市的踪影

海飞

令我不解的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和木头走得如此之近,难道这与我小时候时常砍薪伐木有关?与我有好几位表兄弟相继成为木匠有关?很多年前,我写过一个小说叫《捕风者》,里面有一位代号“黄杨木”的特工。黄杨是一种密度高、长不大的树种,也是木雕艺人器重的雕刻原料,我喜欢它温暖但却坚硬的质地。有很多时候,其实我们不知道自己内心钟爱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只能在普通的人生中懵懂地前行。

在杭州城的古新河边,沈塘桥一带有一个古玩市场,叫作“二百大”。多年前我就用零碎的银子,在那儿淘来过许多破铜烂碗,比如清末或民国的铜锁、帽筒、瓷板等,不知道这些东西干什么用,就是单纯喜欢这样的“旧”,或者想象这些物件曾经的主人,是怎样在一个晴朗或者阴雨的天气里使用它。一直到有一天,我接触到了木雕件,比如花板、牛腿、吉子、木雕狮子、佛像等等,那些美妙的雕刻工艺,让我认定这些艺术品就是艺人在木头上用刀凿斧刨作画,并且在经年的流传中,让这些木雕件变得更加温暖而生动。这些被雕刻而成的故事在年轮的深处,开始生长与蓬勃起来,最后枝繁叶茂。这时候我想,我所钟爱的可能就是木雕,这就是我的顿悟,让我很有一种“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感慨。

在这些平淡的日子里,我有时候会在“闲鱼”上闲逛,只为发现一些令人欣喜的旧木雕,或轻灵或拙朴。有时候也会认识一些四处淘货的“地皮”,他们直接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淘来的旧物,识货的人凭价高可得。“地皮”的生活十分有趣而新鲜,他们四处游荡,风尘仆仆,他们有时候乘坐飞机、高铁,抵达一座座城市,敲开这座城市古玩市场的门,或者是开着老掉牙的汽车不时东奔西走,出现在藏家、民宅、古玩市场。而他们因为经年累月地接触木雕,当然对各地、各种木材、各种雕刻工艺的木雕也有了研究,甚至有些还成了专家。在这些门类各异、流存于世的木雕中,有一类叫作“吉子”的,本来是浙东家具中的附属物或者点缀物,浸染过江南的气韵与烟岚,同时因为工艺讲究,造型生动,闪动着艺术的华光,俨然独立成了一种木雕丛林中的“门派”,或者说在自立门户中发扬光大。

我相信我对吉子的喜爱与研究只是皮毛,一定有更加痴迷的藏家,像锁住春光一样,锁住了无数的吉子。我对吉子或者木雕的热爱,几乎成为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感。吉子木质的纹理上呈现着世象和烟火,温暖而柔软,让人目光所及感到由衷的熨帖。而清朝或者民国年间木雕艺人走村串户讨生活,或经风霜或历骄阳,或走过大道或行过阡陌,艰难度生活;或者选择一街一隅,开出工坊糊口。木雕艺人或者说木雕匠的人生,是另一种吉子上呈现的多彩故事以外的人生。事实上各不相同的人生,都各有各的落寞与精彩。而当我站在吉子面前时,就是与吉子或者木头在交流和对话,就一定拥有着安静的一小片时光。

无论是“闲鱼”上的小贩,还是在各地奔波淘货的“地皮”,他们和我一样一直与这些陈旧的木头相依存,呼吸着木头的气息。我还见过“地皮”的组合,两人一队、三人一组,结伴坐火车轮船,大呼小叫,和各地的木雕收藏家交流与碰撞,或者在某一处深山败破的老宅,与主人讨价还价以收购一件祖传的木雕。我觉得这应该算是一个江湖、一方天地,那么既然如此,这些四处游荡的“地皮”,他们安置在自家院里的婆娘,又在经受着怎样的人生?

中国吉子的存在,我相信是千门万户想要向生活和世界讨的一种彩头,无论是福禄寿,还是魁星踢斗,还是天官赐福,还是和合二仙,还是五子夺魁,还是刘海戏金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我与吉子相识一场,我愿安静地沉醉在木头的气息中,徜徉在木头的纹理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