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2日 星期二
构建惠民医疗网  守护居民大健康
第6版:健康新势力 2025-07-20
上海神州医院定位“小综合、强专科”

构建惠民医疗网 守护居民大健康

上海神州医院组织开展便民健康咨询活动

吴耀持教授在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心血管内科张波主治医师为患者测量血压

特约撰稿 郜阳

在上海长宁区新泾镇,毗邻虹桥经济开发区,有一家非营利性社会办医院——上海神州医院。作为上海市首批医保定点综合性社会办医疗机构,上海神州医院集“医、护、养”于一体,以“小综合、强专科”为定位,承担着一级社区医院的功能。

建院近四十年来,它默默守护着周边十余个居民社区,为辖区内十五万常住居民筑起了一道社区健康防护墙。

“服务永无止境,创新始终在路上。”上海神州医院院长崔杰表示,“基层医疗的意义并非取决于楼宇的高度、设备的先进程度,而是能否立足自身优势,贴合社区实际需求,构建起精准、精细的惠民医疗服务网络,成为百姓心中‘信得过、靠得住’的健康守护者。”

1 全周期照护 让“银发族”有“医”靠

随着社区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难、就医难”成为居民心头之痛,上海神州医院打造了“医疗+护理+养老”三位一体服务模式,让生活无法自理、无人照顾的困难老人,在“医养融合”的环境里安享晚年。

针对长期卧床老人,护理团队实行“每2小时巡房+压疮清创+营养支持”方案。具体来说,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碘伏清创,康复新液湿敷窦道,搭配自制去腐生肌膏,配合高蛋白饮食。近两年来,团队成功治愈600余位老人的皮肤溃烂,800余位老人通过膳食调理提升免疫力,18位情绪障碍老人在心理疏导下重燃生活信心。

78岁的祖奶奶因长期卧床患Ⅳ期压疮,入院时右臀部创面大,边缘皮肤灰白,基底灰黑并伴有脓性分泌物且散发出恶臭。那段时间,她天天发高烧,体温一直在38摄氏度以上。刚入院时,每次护士查房,都看见她偷偷抹眼泪,觉得自己这病好不了了。护士们知道她情况后,每次查房都陪着她说说话,变着法儿鼓励她。食堂听说她情况后,每天免费送她营养汤。医生护士还从家里带牛奶、水果,给她补身子。

祖奶奶入院时有尿失禁,一直得用尿不湿。由于尿不湿不透气,尿液总把伤口泡着,伤口好得特别慢。在和家属商量后,医护人员为她插上了导尿管。护工每天帮她仔细擦身子,护士们每天按时换药,过了一段日子,祖奶奶的烧退了,伤口里还长出了粉红色的新肉。经过105天的精心照顾,祖奶奶原本严重的褥疮,基本都结痂了。祖奶奶和家属特别感动,直夸医护人员专业又暖心,要不是大家的照顾,祖奶奶根本没信心好起来。

据介绍,医院为失独老人提供“五优先”服务:优先入住、优先诊疗、优先康复、优先心理干预、优先生活照料。82岁的失独老人陈爷爷入住后,医护人员自发组成“临时子女”团队,陪他过生日、过重阳,让老人泪目:“这里比家还温暖。”

该院护理部还推行“九知道”制度:护士对一级护理患者需掌握姓名、诊断、症状、护理措施等九项细节。82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王爷爷经常拒绝进食,责任护士小李发现他每次听到歌曲《东方红》就会安静,就每日播放,同时用卡通餐具哄喂,两周后王爷爷开始主动张嘴吃饭。

为了向老年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医院搭建起“圆桌会议、民情茶座、医患议事厅”等多个社区服务议事平台,收集社区和患者民意200条,解决临床医疗服务中的问题150个。如门诊厕所升级改造为感应冲厕,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增加直饮机,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等。

“我们以老人的反映为第一,以老人的要求为第一,以老人的满意为第一,用体贴的心去理解老人的难处和痛处,为老人提供主动和预料之外的服务,让老人从内心感受到医院无微不至的关怀。”崔杰院长表示。

2 三甲专家下沉社区 居民“零门槛”看名医

为了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准的医疗服务,上海神州医院积极引进二、三级医院大专家,并实行专家挂号“零收费”政策,让老百姓以社区医院的费用就能享受名医治疗,获得优质、便捷、实惠的医疗服务。

医院与上海市名中医吴耀持教授团队合作,成立“吴耀持名医工作室”。吴耀持教授团队由拥有1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专家组成,其中包括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区级名中医以及“岐黄青年学者”等技术骨干,平均从业年限达28年。团队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在医院坐诊,年门诊量超8000人次,不少患者亲切地称他们为“针灸天团”。

患者们都说,“吴耀持名医工作室”的医生医术精湛,能精准运用陆氏针灸特色针法,结合推拿、药疗制定个性化方案。68岁的张奶奶被腰椎间盘突出折磨5年,右腿疼痛至无法行走。吴耀持采用陆氏针灸“通调气血”针法,选取肾俞、大肠俞等穴位,配合推拿放松竖脊肌,同时为张奶奶开具补肾活血中药。首次治疗后,张奶奶疼痛明显缓解。一个疗程后,已能独立行走。她特意送来锦旗,称赞“社区里的名中医,治好了我的‘心头病’”。76岁的腰椎病患者陈师傅也感慨:“不用挂专家号、不用排长队看名中医,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不少居民从“试试看”转变为长期追随,甚至主动向亲友推荐。

工作室的服务不止于看病,还主动把健康知识送到居民身边——每周开展“中医养生进社区”活动,在居委会、养老院举办讲座,教居民艾灸足三里、按摩风池穴等保健方法,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知识和文化,帮助居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83岁的李爷爷跟着团队学做八段锦半年,血压从160/95mmHg降至135/85mmHg,他逢人便说:“吴教授团队不仅看病好,还教会我自己‘管’健康。”

吴耀持表示,作为上海市名中医“陆氏针灸疗法”第四代入室弟子,传承和发扬中医精髓是医者的使命。团队入驻上海神州医院,既是响应国家“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号召,也是践行“大医精诚、服务百姓”的中医精神,希望通过扎根社区,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准的中医诊疗服务。

上海神州医院透露,未来将继续深化与专家团队的合作,让中医特色疗法成为守护社区健康的坚实屏障。

3 便民“微实事”构筑健康“同心圆”

上海神州医院主动联系新泾镇辖区内的多个居委会,将健康服务延伸到居民区,推出一系列“触手可及”的便民举措,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医院派出医护骨干、党员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中医养生、口腔知识等咨询。公益活动服务面达到近30个居民区,仅2024年就开展社区公益活动60余场,累计服务人数2000余人。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医院推出“代配药+送药上门”服务:每周三上午,内科医生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长者驿站驻点,为居民登记用药需求,药师核对后免费配送。81岁的独居老人王奶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需长期服用5种药物,过去每月跑医院至少2次,如今只需电话预约,药品直接送到家。王奶奶感慨:“以前去医院看病要排队、挂号,现在医生每周都会在驿站代配药,对我们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真是帮了大忙了。”

针对社区配备的药品品种不全等问题,医院及时梳理药品目录,分析患者常见疾病、用药需求和就诊频率,确保药品配备和患者需求匹配,尽全力让老百姓在医院都能配齐常用药,极大地解决了慢病患者在家的用药需求,使社区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到健康医疗服务,近一年来,累计为1500余位老人送药上门,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

两年前的家属座谈会上,医院发现70%的住院老人有理发需求,但外出理发有困难。于是将每月第一个周三定为“爱心理发日”,邀请专业理发师团队入驻,为老人提供免费服务。看似简单的理发服务,在实践中却需攻克多重难关。理发师周敏坦言:“给老人理发是门学问,要半蹲着剪,动作要比平时慢三拍,还要热情主动和老人聊天、拉家常。”对于卧床老人,服务更显细心。护理员会提前将护理床调整为45度角,用温热毛巾敷软耳后碎发,全程用吸发器,防止碎发刺痒。

这项服务带来的改变远超预期——原本抗拒与人接触的孤寡老人吴伯伯,因定期与固定理发师互动,逐渐打开了心扉。家属们发现,剪发日成了老人们每月最期盼的日子。“这剪掉的哪是头发,分明是暮年的孤独。”家属李女士在探视中说道。

如今,医院的病房里,这每月一次的“头等大事”,剪出的是清爽利落的发型,编织的却是以尊重为核心的养老照护理念——在生命向晚的时光里,每个细节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医院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骨干”义诊团队,每周深入社区开展服务,内容涵盖中医问诊、口腔检查、血压血糖监测等。在义诊活动中,医护人员不仅提供医疗咨询,积极传播医院的服务理念,还弘扬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让居民们了解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此外,医院积极承担教学与公益责任: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成为“一带一路”中医药临床研习基地,接待12个国家的医学人士参观学习。

近两年来,医院收获十余项市级以上荣誉:“上海市老年友善医院”“全国民营医院管理年先进集体”“上海市优秀护理团队”等,院长崔杰被评为“全国民营医院管理年优秀组织者”。去年2月成为长宁区唯一入选“计生特殊家庭老年护理服务定点单位”的民营医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