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2日 星期二
气温不高湿度高也易中暑  通风补水缺一不可 “冬病夏治”三伏天  肾虚调养正当时 从贫血困扰到治疗新希望 科学饮食  清凉度夏
第14版:康健园 2025-07-21

气温不高湿度高也易中暑 通风补水缺一不可

炎炎夏日,热射病相关病例时有发生。热射病不是普通中暑,而是中暑最危险的阶段,本质是核心体温失控引发的多器官衰竭,死亡率极高。

从头晕到昏迷:热射病如何来袭

热射病往往从轻微不适发展而来。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大汗、口渴、四肢无力,体温可能正常或略高,及时补水、离开高温多可缓解。轻症中暑体温升至38℃以上,出现恶心、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灼热或湿冷等症状,需更积极降温。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最严重的热射病。此时体温超过40.5℃,患者出现昏迷、抽搐、谵妄,皮肤滚烫却无汗,常伴大小便失禁。此时,心、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可能迅速衰竭。

高危人群包括老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服用精神类药物或利尿剂者,称为“经典型热射病”。他们往往在通风不良、未开空调的房间、车厢或地下室中暑,起病隐匿,常被忽视。另一类是“劳力型热射病”,常见于消防员、建筑工人、快递员、军训学生、马拉松跑者等。即便气温不算极高,只要湿度大、通风差、补水不足,也可能迅速发病,甚至昏迷。

急救黄金30分钟:降温就是救命

发现疑似热射病患者,必须争分夺秒。热射病急救需在30分钟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9℃以下,2小时内降至38.5℃以下。将患者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脱去多余衣物,用冷水喷洒、擦拭或冷水浴,尤其注意颈部、腋窝、大腿根等血管丰富区域,配合持续扇风帮助散热。注意切勿使用退烧药,热射病是体温调节失控,退烧药无效反而可能加重肝肾损伤。同时,应立即拨打120并告知患者意识模糊、体温高等情况。

科学预防:做好“避暑卫士”

老人、幼儿、慢病患者应确保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26℃—28℃,避免中午外出,居室保持通风。切忌将儿童单独留在车内,即使开窗也可能10分钟升温超7℃。户外工作者应避开上午10时至下午4时高温时段,每两小时休息一次,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运动人群应避开高温高湿时段运动,注意补水和着装透气。人们应主动饮水,每日1.5—2升,出汗多应适量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着装以浅色、宽松、透气为主。一旦发现身边人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中暑表现时,应立刻采取干预措施。

史兆雯(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