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2日 星期二
他们与上海的故事刚写下序章 为城市交通路网打造“智慧大脑” 子弹呼啸处  音符在跃动
第2版:要闻 2025-07-21
“2025法国百名华裔中国行”夏令营青少年告别申城

他们与上海的故事刚写下序章

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喜悦,“2025法国百名华裔中国行”夏令营的青少年们昨天结束了上海站旅程,启程前往下一站。在这几天行程里,他们走进机械艺术博物馆、深入生物实验室的微观世界、操控自动驾驶汽车的后台云端,感受科技创新的脉动。一场场科技与文化的沉浸式对话,让“上海”从课本里的文字变成了可感可触的鲜活存在。

7月17日上午10时,营员们乘坐每秒9米的高速电梯登顶金茂大厦,将浦江两岸的城市风貌尽收眼底。窗外,东方明珠在太阳照射下反射出紫色的光芒,脚下,是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车流似水流般穿梭,营员们纷纷掏出手机,定格下这壮丽的城市画卷。

“这儿比埃菲尔铁塔还要高!”18岁的胡锌迪站在88层观光厅,手机镜头在不同角度间切换。“高大上”是邓梓琪出发前对上海的想象,也是她一周来的真切感受。之前在学校课堂上,老师曾描绘过上海是座规模宏大、科技领先的城市。当她目睹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街道上穿梭不息的电动汽车时,不由得惊叹——原来想象与现实间的距离可以如此之近。

巴黎和上海,9000多公里的距离,13个小时的飞行,对华裔青少年们而言,既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归来”,亦是一次朝向未来的“启航”。

上海的发展速度与现代化程度,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和先进的交通工具上,更蕴含在城市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当结束了一周体验,被问及对上海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时,营员们总绕不开“先进”“发达”“方便”这几个词。

通过自己的体验,去感知一个更为全面、真实和立体的上海,是营员们此次行程的最大收获。曹铭南觉得生活在上海的人们非常幸福:城市很大,生活却相当便利。随时可达的外卖、干净准点的公共交通、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手机支付的快捷……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里藏着一座城市对“人的需求”的精准回应。他特别提到,这里的人们总是笑呵呵的,随时乐于向别人提供帮助,让人倍感温暖。

启程前往下一站,他们的行李箱里塞进了各种纪念品,心中装满了对这片土地从陌生到熟悉的鲜活感悟。或许下次重逢时,这座城市又会绽放出新的惊喜,而他们与上海的故事,才刚刚写下序章。

本报记者 梅璎迪

实习生 许淑妍 陆忆凡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