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热在三伏”,这段时间温度高、湿度大,生活饮食起居也应多加注意。不过,中医认为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的特色疗法,主要用于呼吸、循环、风湿免疫等系统疾病的防治。诸多疗法中,三伏贴因其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受到人们青睐。“三伏贴是用白芥子、细辛等温阳药材制成的药贴,一般贴于肺俞、肾俞等穴位。”岳阳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周扬介绍,三伏贴贴敷最好在每伏前三天内任选一天,每次贴敷间隔十天,连续三年为一个疗程;一般成人每次贴敷六到八小时、儿童两小时左右,以皮肤能耐受为度。他指出,三伏贴虽有一些治疗优点,但恶性肿瘤患者、强过敏体质者、感冒发烧者、感染性及传染性疾病患者、瘢痕体质者、皮肤病患者禁用,两岁以下小儿需谨慎使用。
三伏天“晒背”,是夏季常见的养生方式。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傅慧婷主任医师说,晒背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通督脉、补元阳的作用,主要适合阳虚体质者、骨密度较低群体等;上午8时至10时,阳气上升时晒背较为合适,时长应循序渐进,从初次的不超过10分钟逐渐增加至20至30分钟;晒背后应饮用淡盐水等补充水分,避免摄入冷饮、冷风直吹。专家特别提醒,合并慢性病的老人晒背期间要加强监测和照护,严格控制时长并需要家属陪同,避免因脱水诱发心脑血管病等急性事件。
中医专家还给出一些防暑小妙招:外出可携带淡盐水,少量多次饮用;睡前避免过多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保持心神安宁;每日可按揉内关、合谷等穴位三分钟,来帮助散热、防止头晕。
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