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3日 星期日
一站式手术  房颤治疗新选择 五十岁以上男性切莫忽视“更年期”信号 高考后心理适应  从容应对青春新赛道 夏季科学护肤,告别“油光痘影” 识别干燥综合征 别让身体悄悄“干涸”
第16版:康健园 2025-07-31

高考后心理适应 从容应对青春新赛道

随着2025年秋季高考的尘埃落定,高校招生录取的有序推进,广大考生和家长开启了另一段充满挑战的心理适应期。这段时期,不同考生可能会出现多种心理反应,主要表现有迷茫焦虑型、懊悔抑郁型、过度放纵型等。若长期持续,不仅不利于心理健康,也会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因此,关注并科学应对高考后的心理适应问题,对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针对这些心理挑战,需要考生、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考生要成为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接纳不良情绪,正确认识高考“落差”,将高考作为人生长跑中的一个站点,不断拓宽成长道路;主动制定一份翔实的暑期计划(如考驾照、短期旅行或参与社会实践),重建健康的生活节奏;当情绪难以自我调节时,切勿孤军奋战,主动寻求外部支持。其次,家长要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以平和、接纳的态度面对考分和录取结果,不要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理解孩子的失落与迷茫,鼓励孩子表达真实感受、多倾听、少说教,给予高质量陪伴;教会孩子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法管理情绪。最后,家长要注意孩子在生理、语言、情绪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的警示信号,如消极话语、网络沉迷、厌食、持续疼痛等,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若持续2周以上),以便将心理问题控制在萌芽阶段。

为了帮助青少年面对心理挑战,上海市政府及教育部门正在大力推进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空中课堂(https://basic.sh.smartedu.cn/parentSchool)等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家庭支持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青少年和家长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学习。为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上海市为青少年提供了多条心理援助热线,如“962525”上海市心理热线(24小时)、“12355”上海市青少年服务台和“12356”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确保学生和家长能便捷地获取帮助。

科学应对高考后的心理波动,构建完善的支持体系,帮助学子以健康自信的状态迈向新征程。

房宇航(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