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炽越
老同学乔迁新居,我们一帮同窗好友去“暖新屋”。不一会,天下起了毛毛细雨,开始大家都没知觉。忽听窗外有人叫,“楼上阿姨!”“楼上阿姨!”连叫数声后,老同学去阳台查看,原来自己就是别人口中的“楼上阿姨”。“楼上阿姨您好!天落雨了,赶快好收衣裳了。因群里看不到您,只好吼一声了!”老同学谢过后,立刻把衣服收了进来。
此景此情,在老弄堂石库门里长大的我们,都深有感触。当时一个门档子要住十几户人家,虽然72家房客住房拥挤,但是邻里之间的感情却是很深厚的。下雨天我帮侬收衣服,我加班侬帮我接小囡;一家包馄饨,每家都尝鲜,一人过生日,家家吃面条。
后来,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大家陆续住上了新房。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邻里之间关系却疏远了,有的住了好多年,不知道隔壁邻居姓啥叫啥,有事只好喊“几零几”。前几年,我们老邻居碰面时调侃道:“住房三室二厅,没了邻里深情”。
随着社区美丽家园的建设,新型邻里关系正在重建。社区工作者通过科普文化建设、养老育小服务、法律平安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等线上线下活动,使原本陌生的邻里关系,在社区邻里互动中,变得渐渐熟悉起来。特别是互联网微信群在社区的加持,让原本“老房子”里密切的邻居关系,以新颖的网络形式无缝隙地再现。
说到小区的互联网微信楼组群,我们这帮“暖房”的老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A君说,他不在家时,有快递放在门外,对面的邻居总第一时间告知他,还不忘附上图片;B女士说,天突然下雨,总有不少人在群里发布消息,提醒邻居们赶快收衣服;C君说,他女儿有天晚上突然电脑鼠标坏了,在群里试问有否多余鼠标借用,立刻有多人响应。男主人说,他在老房子时,一天晚上10点,突遇龙头漏水,他忙在群里告急,楼上邻居见群里信息,立即下楼,十分钟帮助解决问题。他感慨,互联网群友加邻居,比单纯的物理邻居关系,更亲密更高效!
这时,门外有敲门声,原来是楼组长上门,邀请我新搬来的同学加入楼道邻居群。
老同学加好微信,送客后落座。点开手机,几十位陌生而熟悉的邻居一一展现在眼前。
她留恋地说,以后或许听不到阳台外“楼上阿姨”的叫喊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