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郜阳)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设立的未来科学大奖昨天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
中国地质科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季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周忠和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获得“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香港科技大学戴希、上海交通大学丁洪因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卢志远因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度和数据可靠性领域的发明和引领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拓扑电子材料的发现被认为是凝聚态物理领域近年来最具突破性的进展之一。这类材料在其体态电子能带结构中展现出非平凡的拓扑性质,从而产生具有极强稳定性的表面导电态,为自旋电子学、量子计算与能源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院士长期致力于新奇量子材料与电子结构的研究,带领团队在实验上首次于凝聚态系统中发现了外尔费米子,实现了自1929年外尔首次预言以来在物质世界中对这一奇特粒子态的直接观测。该成果被视为外尔物理研究的里程碑,极大推动了该领域的国际研究进程。此外,丁洪院士与高鸿钧院士团队合作,在铁基超导体中发现了拓扑性质及马约拉纳零能模,这是近年来铁基超导体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该研究不仅首次在量子极限下观察到孤立的马约拉纳零能模,还为实现拓扑量子计算奠定了坚实的物理平台。该平台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希望实现拓扑量子计算的候选方案之一。
据介绍,未来科学大奖自2016年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约720万元人民币(等值1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