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平
1935年3月,23岁的聂耳主动请缨,为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的宣传抗战的电影《风云儿女》作曲,除了背景音乐,他不仅创作了由主演王人美演唱的插曲《铁蹄下的歌女》,还谱就了如今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的主题歌。
聂耳是先拿到田汉写的歌词的。当时,由于创作环境险恶,田汉只在旧式十行红格纸上写了十几页的故事梗概,而主题歌的歌词则写在了最后一页。田汉刚刚交出稿子,便在居住的上海公共租界的山海关路安顺里被当局逮捕了。田汉自己说过,因片中男主人公辛白华是位诗人,他原本是想把这首主题歌写得很长的,因为十分仓促,所以只写了短短的几句。但是,聂耳却被这很短的几句歌词所深深震撼,他热血沸腾,在霞飞路曹家弄小小的三层阁里很快谱出了曲子。为增强歌曲力度,他和另一位词作家孙师毅一起,根据谱出的旋律,对原稿歌词做了三处相应的调整,后半段的“起来”从两个增加到三个,“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精简为“冒着敌人的炮火”,最后的“前进!前进!前进!”则再增添了一个“进!”字。
聂耳拿着简谱初稿,来到位于荆州路上的电通公司的摄影棚,在拍摄现场试唱了主题歌,听取大家的意见。正当聂耳精心修改主题歌时,却得到当局追捕他的消息,于是,他在4月15日前往日本避难,打算日后再赴欧洲考察、学习。他实在放不下主题歌,便随身带去了日本,在那里完成了最后的修改,并用最快的速度将五线谱与简谱合在一起的曲谱手稿从东京寄回上海。导演许幸之决定将这首主题歌不仅用在片尾的画面上,还在片首映出“电通公司制片厂出品”厂标和《风云儿女》片名时立刻响起,从一开始就点燃观众的激情。5月3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在徐家汇的百代录音棚里,录制了由电通公司演唱队的袁牧之、顾梦鹤、郑君里等演唱的主题歌,随后转录到了电影胶片上,这张录音母盘的金属模版编号为A2395。
5月24日,《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如同当天《晨报》上的影片公映广告中所写:“再掷一颗强烈的爆弹!再唱一次胜利的凯歌!”影片放映时,这首主题歌旋即打动了观众。当影片结尾时,看到民众高举火把,擂响战鼓,吹起小号,唱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走向战场时,观众也激动地站立起来。高昂的歌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犹如吹响了抗战的集结号,出现了哪里有电影放映,哪里就有观众合唱的动人场面。后来,田汉听到这首歌后,对聂耳的谱曲非常满意,他在《影事追怀录》中写道,聂耳的作曲把这短短的几句话处理得非常豪壮明快和坚决有力,表达了千万人的心声。
为满足观众的要求,影片主题歌歌谱在6月1日出版的《电通画报》(半月刊)第二期上正式发表,由于此时田汉仍在狱中不便署名,歌谱便只署了作曲者聂耳的名字。事实上,田汉当初写下的主题歌并没有歌名,而聂耳在曲谱手稿上标明的则是“进行曲”,《电通画报》刊出时,在“进行曲”前面加上了“义勇军”三个字,此系为抗日和救灾日夜奔忙的将军,也是《风云儿女》的投资人朱庆澜所加。从此,这首电影主题歌以《义勇军进行曲》之名,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令人痛心不已的是,这是聂耳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但是,海浪无情人有情,人们永远铭记着这位年轻的伟大的音乐家。
九年后的1944年,另一部电影也选用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部由米高梅电影公司拍摄的《龙种》,同样是部抗战题材的影片,是根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视中国为自己故乡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一个原先宁静的中国南部村庄,面对侵华日军的烧杀抢掠,在思想进步的新女性小玉的带领下奋起抗争的故事。著名影星凯瑟琳·赫本以精湛的演技,在银幕上呈现了小玉的英勇品质。为了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和精神,影片中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主题曲,极大地提升了电影的真实性和感召力。第二年的1月23日,米高梅公司在昆明找到聂耳的母亲,奉上了一笔音乐版权费。聂耳的母亲表示,这笔款项将全部用于修缮聂耳墓地和印制有关聂耳的纪念册。1月27日,重庆《新华日报》作了报道,一时成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