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樱桃与芭蕉(中国画) 羊脂玉 至鲜豆腐包 樱桃红了 留侯镇拾趣 生活给的甜
第14版:夜光杯 2025-08-09

至鲜豆腐包

金洪远

初夏,我和老宅瑞康里的邻居结伴去绍兴嵊州。走进老街的一家包子铺,队伍逶迤,蒸笼盖揭开的刹那,白雾裹挟着异香扑面。定睛看去,八只白玉盏般的豆腐包静卧竹屉,那薄得近乎透明的皮儿,隐隐透出内里嫩豆腐的微颤。在我的认知里,故乡的包子不外乎肉馅的丰腴、豆沙的甜糯和霉干菜的咸鲜。可就在故乡的这方山水间,这方寸里的至柔至鲜,瞬间颠覆了我的味觉记忆,仿佛打开了故乡风味中一重未曾开启的玄机。

老邻居大成刚咬一口,眼睛瞬间瞪圆,竖起拇指大赞:“哎呀,这鲜得嘞,忘不了!”那满足的神情,仿佛天地间只剩这一口温润。嫩豆腐入馅,堪称舌尖上的“破界”惊雷。嵊州师傅大胆以生嫩豆腐为主角,他们捧着一整板颤巍巍的嫩豆腐现取现调,只辅以星星点点的肉末提鲜。不同于别处将豆腐熟制切丁,料酒、酱油、豆瓣酱、香油次第融入,分寸之间,全是老师傅的手艺密码。这看似冒险的组合,却是颠覆的起点。豆腐的“生”非但不腥,反在高温蒸腾下化作一汪清鲜汁水,与肉末脂香完美交融,迸发出“鲜到掉眉”的轻盈感。

我亦迫不及待,筷尖轻触薄皮,汤汁顷刻漫溢。吹弹可破的皮子裹着凝脂玉髓般的馅心,一口吞下,烫、嫩、鲜三重奏在口腔轰然炸裂。这与厚重肉包,何止云泥之别!老面薄皮间,暗藏山水功夫。惊喜岂止在馅?看案板前,师傅的操作也是一道风景。运指如飞,冷水和就的面团揉成长蛇,刀起刀落,均匀滚落。擀面杖在外围轻旋数圈,一张中间微厚、四围透光的圆皮便倏然展开。

这看似随意的“边缘薄化”技法,实则是锁住豆腐汁水的关键盔甲。有年轻人边吃边赞:“老板,您这皮咋这么厉害!”老板用绍兴话笑答:“讲究着呢……”那微带酸香的面皮经急火淬炼,暄软中不失韧劲,稳稳托住内馅的娇嫩,成就了外柔内润的绝妙平衡。在嵊州黄泽镇的老灶头下,生煎豆腐包在铁锅里滋滋作响;新昌的深夜食堂中,蘸醋而食的薄皮豆腐包配一碗咸豆浆,慰藉无数夜归人。一笼包子里,藏着乡愁的辩证法。这令游子魂牵梦绕的“碳水明珠”,曾因“嵊”字生僻而隐姓埋名。听接待我们的导游姑娘说,早年闯荡的乡人灵机一动,借了“杭州”的金字招牌。于是,无数街头巷尾的“杭州小笼包”蒸腾热气里,藏着的实是绍兴嵊州山水的精魂。这份隐忍与智慧,恰似豆腐包本身——以最平凡的豆腐为体,却借巧思化出惊艳众生的至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