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跨越雪山来到黄浦江畔 把瓷器珍品“搬到”上海 与云南咖啡深深结缘 助力中国少年逐梦德甲
第10版:上海新闻 2025-08-12

与云南咖啡深深结缘

德国“老林”在上海创业开咖啡店

掌柜:林德恩(Eric Baden)店名:咖啡公社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龙阳路

云南咖啡越来越火了,在国外也广受欢迎。住在上海的老林对此深有体会。老林是德国人,原名Eric Baden,中文名叫林德恩,大家习惯叫他“老林”。他现定居上海,在云南普洱有咖啡工厂。这位59岁的德国人,已经把自己的名字和云南咖啡牢牢地联系在一起。

老林和云南因咖啡而结缘,那里是他最初系统性学习咖啡知识的地方。2015年,老林第一次来到云南普洱。云南种植咖啡的历史已有130余年。过去,云南咖啡以生豆出口为主,品种不佳,种植和加工水平都比较落后,产业附加值低,在市场上没有议价权,咖农的收入也比较低。在云南成为一名专业咖啡师的同时,老林决心帮助当地咖农。

每年的采摘季节,咖啡果的成熟有先后。过去云南咖农往往“好果坏果一起摘”,而老林告诉当地人,采摘是精细活,讲究随熟随采、分批采摘,精品咖啡豆甚至要一颗一颗地采摘。一边传授更专业的采摘方式,一边提供更高的收购价,在老林和合伙人的帮助下,当地农民的咖啡种植收入提高了许多,有更多资金投入咖啡种植中,咖啡豆的品质进一步提升。

过去的10年里,老林和其他热爱云南咖啡的人一样,致力于推广云南咖啡。2019年底,老林带着云南咖啡豆,应邀前往澳大利亚参加世界顶级咖啡烘焙赛事——澳洲金豆杯烘焙大赛(Golden Bean ANZ)。在那次比赛上,他的“云南P86+”咖啡豆获得了银牌。通过参加各种大赛,像老林这样的一大批咖啡专业人士慢慢让世界知道云南咖啡的独特风味。

在上海,老林有自己专门展示云南咖啡的窗口——位于浦东龙阳路的咖啡公社。在店内,入口处货架上摆放着一排新鲜的云南阿拉比卡咖啡豆,250平方米的空间内随处可见云南咖啡的元素。老林说,2012年辞去化工企业高管职务,进入咖啡行业,在浦东芳甸路创立了“咖啡公社”品牌。2018年,老林在这里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咖啡店,之后搬到了龙阳路。作为一名在中国创业的“老外”,老林还记得当年开店时顺畅的流程。“申请执照,办证,手续清晰、透明、规范,流程很成熟。”

从2003年定居上海浦东康桥社区后,老林这22年就再未搬过家。他笑称自己是“老浦东人”。他的女儿也是在浦东出生长大。

说着流利中文的老林,说自己完全没想到会一直留在中国。上世纪90年代,他刚来中国时并没有认真学中文,因为他觉得很快会回德国。是这一方水土,也是这土地上的蓬勃朝气,让他留了下来。 特约撰稿 王仲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