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中的违规风险被智能识别、电梯运行数据实时上传监管平台、AI摄像头自动抓拍后厨不规范操作……昨天,在2025年上海市“政府开放月”主题活动中,记者走进长宁区市场监管局与浦东新区城管综合执法局,零距离感受企业的日常监管场景正变得“无感”却又“无处不在”。
全流程智慧监管
直播带货不乱来
在长宁区,非现场检查平台观摩是全场活动的亮点。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直播带货全流程智慧监管系统、智慧电梯管理平台和“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平台。
2025年新上线的直播带货全流程智慧监管系统,运用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技术,对直播间账号进行实时监测;同时,还在5家企业设立“直播监测点”,承担实时监测、风险预警、合规提示等任务,推动企业从“被动监管”转向“主动合规”。
智慧电梯管理平台为全区1万余台电梯装上“智能大脑”。该平台整合实时监测、维保监管和应急处置三大功能,24小时守护电梯安全。“以前检查要企业准备一堆资料,管理和维保人员全程陪同。现在平台数据一目了然,大大减轻企业负担。”长宁区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科副科长褚俊炜的介绍,道出了技术赋能的实效。
“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平台让食品安全监管更透明。通过24小时视频监控,监管部门可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对企业而言,这种智慧监管形成了强大的“无形规范”。“AI摄像头会自动抓拍不规范细节,这让员工产生了‘随时在直播中的意识’,操作台随手擦净、连抹布摆放都格外注意。”桂满陇公共事务经理金静表示,“现在检查少了,效果反而更好了!高峰期不用再安排专人陪同检查,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运营中,安心多了。”她对非现场检查的肯定,道出了众多企业的心声。
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倪佳慧表示,随着市场主体激增和平台经济、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的兴起,交易场景分散、跨区域特征明显,非现场检查拥有“两少一多”(对企业干扰少、监管成本少、行政指导多)的优势,能够对企业实现全时段、全范围、精准化监管。“未来,将大力拓展非现场检查应用场景、深化跨部门联合检查,让监管更高效、企业更安心。”
“综合查一次”
为企业减负
规范涉企检查、减少不必要打扰,既是企业期盼,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来自物业、汽修、商超、餐饮等领域的15家企业代表现场观摩了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的“涉企分类分级监管”和“综合查一次”规范执法场景。
“我们2020年就率先试点分类分级监管。”浦东新区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新介绍,“对规范经营的低风险商户,检查频次降至每半年一次;连续三年保持低风险的,享受一定周期的‘免检’;对高风险对象,保持高于行业基准的检查频次。”
“一支队伍、一次上门、多项覆盖”的“综合查一次”模式,更是企业减负的实招。该模式平均减少75%的检查次数,让企业彻底告别多头迎检、重复迎检的烦恼。目前,浦东已建立包括机动车维修、建设工地、餐饮行业等16个综合监管场景,覆盖对象1.3万余户。
此外,浦东新区综合执法局还大力推广“检查码”“普法码”,实现对企业点对点的监管帮扶。家家乐超市总经理廖旭琴对此深有体会:“检查时清楚知道问题在哪,还能得到具体指导。”这家社区超市曾受困于占道经营、噪声扰民等,在执法人员帮助下均已得到解决。
实习生 胡非凡 本报记者 赵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