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
竹露松风蕉叶雨  茶烟琴韵读书声 也谈贝聿铭 青山隐真玉 活捉一个鬼子兵 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梅兰芳
第13版:夜光杯 2025-08-22

青山隐真玉

王成伟

在纸媒为王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出生于的湖北十堰那个名为“青山”的小镇,冒出一个叫“张玉真”的神秘人士,一篇又一篇的通讯或诗文在县报上源源不断地发表。那个无人问津的深山里,能把文字变成铅字印在报纸上的,实在稀罕。

作为一个对世界还懵懂的中学生,我无从知道那个叫张玉真的奇女子是如何活着,也不知道她年龄大小,难以想象她如何在床榻上挥就出一篇又一篇的奇妙文字。一个家住钱家河的同桌曾说,他家离张玉真家很近,让我羡慕了整个初中时代。直到父母告知我,她是个高位截瘫的残疾姑娘,家就住在距离我中学不远处的钱家河边。瞬间,平淡无奇的钱家河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就壮阔了起来。

当年曾冒过去探访的念头,却始终没有勇气去触碰一个陌生人的世界。中学毕业没几年,我们家搬进了城里,随着日后求学工作、离开家乡奔赴异地,我鲜少有机会回到青山,也渐渐失去了她的消息。哪怕后来偶尔听说家乡媒体把她赞誉为“十堰的张海迪”,也不曾想过今生有缘与她相识相遇,大家都消失在各自的命运轨迹里。但“张玉真”这个名字,却始终像小镇的那座大山一样横亘在我的生命时空里,一想起来便为她暗自心忧。

没想到庚子年冬天,我与牵挂了二十多年的玉真相见了。那是从上海返回家乡筹办一场文学活动,我在舞台上全神贯注主持的时候,没留意到观众群中有位残疾人坐着轮椅抵达现场在台下静静聆听。那场星光闪耀的名家见面会结束后的晚宴时分,玉真通过活动微信群添加了我的微信,问我是不是青山老乡,是不是写了一篇青山小镇的散文……那会儿,我尚在酒桌上与全国各地的贵宾们觥筹交错,虽然只是醉意尚浓时拿出手机仓促地一瞥,却看到了玉真的名字,心里便惊叫了起来,那可是我中学时代的小镇女神呢,如今她住哪里,这些年她经历了什么……无数的问题瞬间悬浮在我无法停止的应酬间隙,巴不得与其快点相见。

经过三四天紧张的忙碌,活动终于结束,送走了全国各地的宾客。临返回上海那天,终于腾出半天时间,邀约了几位家乡作家一起去郧阳福利院,见到了刚过天命之年的玉真,为她送上一束生机勃勃的鲜花。那天上午,阳光出奇地灿烂,我第一次抵达郧阳福利院,玉真穿了一身喜庆的红衣,静静地躺在福利院二楼一个单间里。大家虽然初见,却异常兴奋,不停地询问、合影,有聊不完的话,冬日的暖阳、怀里的鲜花让她的面色格外红润。

当晚回上海的飞机上,我一直在想能为玉真做点什么。很快,我受家乡梅洁文学馆委托招募志愿者团队,十余名热心的青年男女经过自主报名成为志愿者之家的成员。我特邀了玉真加入,不在于她要承担多少工作,只希望她多一群可以嘘寒问暖的好友,哪怕不常见面,也是一种明亮的牵绊。志愿者大家庭里每个人都很有公益心,都很喜欢玉真,还有专业医生特地登门探查玉真的身体状况。后来,我运营的文学公众号专门策划了玉真的个人专栏,精选了她的数十篇小说散文向各界推介,引发一些名家的关注,野莽、聂鑫森等多位作家寄书赠诗鼓励,玉真开心不已。

这几年,玉真在福利院也有诸多不易,尤其是两次被护工烫伤的消息传来,让人心惊。玉真的父母多年前已病逝,她人生苦旅里的每一步都走得艰难。阅读她的文字,却那么淡定从容,全然看不出岁月的沧桑,多数篇章里甚至看不出她是位高位截瘫、生活无法自理的女性,精神面貌甚至比不少四肢健全者都阳光,她像青山深隐着的一块经过岁月淬炼的真玉。

许是文学赐予了我们今生的尘世相逢,是故乡那片青山凝结了两个写作生命的乡情与友谊。感恩上苍让她在万般苦厄中蹚过曾经的生命之难,前路依然漫无边界,除了祷祝玉真余生安好,我对遥远处青山的山神再无他恳求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