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君
周末去武康路参加一个“弄堂烧烤party”,庆祝英国友人的中古小店开张4周年。小小的弄堂里挤满了时髦的本地青年和本地化的外籍友人。大家喝着主人自酿的青梅酒,吃着糕点和烧烤,言笑晏晏,交谈甚欢。只有一位男青年埋头专心致志烧烤食物。他先给烧烤架刷上油,然后有条不紊地放上各种食材,先荤后素,不时翻面。烤好的串串遵从女士优先的法则,用一次性纸盘托着送到面前。看他满头大汗,我心有不忍,递上一杯冰水,主动搭讪。他戴着眼镜,棕发微卷,一副书生的斯文腔调,既有技术男的腼腆,又有几分艺术家的忧郁气质。“我叫巴布。”
巴布的家在法国南方。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是因为一些魔法方块(书法),它们时而规整时而飘逸,时而浓厚时而清浅……千变万幻的形态令他叹为观止,巴布决心去探索魔法的起源。从巴黎一所大学的建筑专业毕业后,他将自己送到了离家一万公里的北京,在大使馆里负责物业及建筑相关事务。两年后他来到上海,加入一家建筑咨询公司。这次的职务是销售,让他好生为难:“我的性格比较内向,并不擅长此道。”好在上海很容易找到各个领域的朋友,巴布幸运地得到帮助,很快进入状态,适应了从内务到外勤的转变。
积累数年,他果断下海,创立了自己的建筑咨询工作室。这还不算完,待生意稍事稳定,一个尘封多年的愿望涌上心头——是时候,该实现音乐梦想了。巴布激情涌动:“上海是梦开始的地方。”他在梧桐区一处老住宅小区租了个两室一厅。客厅放了两张工作台和一个小小的吧台;一个房间是卧室,另一个房间就是他的工作室,摆满了各种设备:电脑、音响、照明、键盘、混响、话筒、钢琴、吉他、幕布……巴布的手指灵巧地在键盘上来回滑动,自顾自唱起来:“忘了/是新添的垢/记得/是老套的旧/知音/是相拥无言/愿天黑话到明/总归说不够……”我正在脑中检索这首似曾相识的旋律,巴布回头冲我一笑:“很熟悉吧?这是《黑神话:悟空》的插曲《勿听》,我把它改编成了法语爵士版。”
巴布拿出一本《宋词与宋画》。每首诗词附有法语译文,再加上经典的宋人花鸟,图文并茂。目录上,柳永的《雨霖铃》《蝶恋花》,晏殊的《浣溪沙》《蝶恋花》,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苏轼的《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李之仪的《卜算子》都被打了钩,显然是主人重点关注的。巴布的眼睛里亮晶晶的,墙上的灯一闪一闪,仿佛在烘托气氛似的。见我盯着那块“巴布俱乐部”的中文字霓虹招牌,巴布解释说,那是中国朋友送给他的30岁生日礼物。
从技术到艺术,从内向变得外向,从汉字小迷弟变成驾轻就熟用中文创作的音乐家,法国青年巴布在上海短短6年里经历了N次变身。未来,也许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有机会登上更大的舞台;也许会介绍更多的法语歌曲给中国网友,或是将更多的中国诗词改编成法语歌曲来传唱……巴布还没想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会在上海住下去,继续创作,用音乐做好中法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