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
游鱼 景观里的记忆 礼貌的样子 我“十岁”了 巴布的N次变身 孤学坠绪 初识张中行
第14版:夜光杯 2025-08-22

孤学坠绪

图一 孤(小篆)

图二 瓜(金文)

图三 坠(小篆)

图四 队(甲文两款)

图五 彘(甲文)

徐梦嘉 文/图

信息爆炸的当今,无数古老深博的民俗学知识和旧时浩繁卷帙里蕴涵的诸多学问,若得不到很好的研究传承,就如同孤学坠绪,濒临着被遗忘和丢失的困境。中国文化之根汉字学更是如此,为此我愿尽涓埃之力,劬力守柏木之壁(赘笔,有读者问我,为何常以冷门的劬力代替努力?这也是被遗忘和消失的好词,意思为费力地努力)。本文谈成语“孤学坠绪”中的孤、坠(墜)两字。

《说文解字》:“孤,无父也。从子,瓜声。”译:“孤,年幼无(丧)父(母)。字形采用子作边旁,瓜作声(古音)旁。”这里摘录相关古汉语知识:“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鳏,老而无夫者谓之寡。”(汉代《礼记》)孤又作为古代王侯或帝王的自称,表示谦逊,意为少德无助之人。另外“孤”又表示有负于、辜负(孤负,侧重于因个人行为)的意思。孤(小篆,图一)字的形构为子与瓜组合,两部分都是象形字。子,半包裹的襁褓中露出可爱的大脑袋与伸展的两手。瓜(苽、蓏、菰),金文(图二)外是藤蔓,内挂着瓜果(两斜横当系花纹)。有瓜的字,含义都直接或间接与瓜果有关,孤中的瓜显然也直接与瓜有关,那又与“孤独”义有什么关系呢?我用求异思维研究问题,答案就是子瓜配的孤,是藉瓜字中单个的孤零零的瓜对应没有父母依傍(通常父母皆亡)单独生活的孩子。

中国人工栽培蔬菜和果树的园艺技术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甲骨文有“圃”字,本义是种植蔬菜瓜果的田园。考古人员在多处商代遗址中发现甜瓜桃李柿子等瓜果残骸,但迄今在甲文中没有找到“瓜”字。我可以推断,若有此“瓜”,“瓜体”当是简约无花纹,正如小篆的瓜(见图一孤之瓜),其当是依然保留着“甲文瓜”的遗绪。

坠(墜,小篆,图三)的甲骨文本字倒对应简化的队(隊),甲文队(图四),从阝(阜)与头朝下的倒人、倒子两款。阜,山体的石阶形,早在新石器时代,先人为了上山采摘野生果实方便,就在山体开凿弯曲石阶,用石阶阜表示山,形象指明这是能由低到高拾级而上的山,队(隊)字的形义就是从山上或高处“沿级而下”坠落。与部首阝(阜,俗称左耳朵)的字都与山有关。小篆坠(墜)由人跌落改成猪(豕,甲文是有长牙的野猪形)跌落,山下加土,跌到地面,豕上的“八”形是下坠的动势。有学者认为野猪是被猎户以箭射中跌落下来,中箭野猪有很多甲文,彘(图五)的甲骨文字形描绘了一支箭矢贯穿野猪身体的情景,我识定坠之野猪是被狩猎者追到山崖无路可逃跌落的。

捃摭遗逸,不少需要拂去历史的蒙尘。正体的坠(墜)之或体或有近义的字还有隓、堕(墮)、隳、陊、陨(磒)等几十个,大都有“阝”部。其中堕(墮)字和墜的甲骨文同,不另展开分析了。正体繁写墜是猪的跌落,简化字还是回到人的跌落,不过人字没像古文字倒写。由于野猪跌落有坠(墜)完美担纲,原本跌落义的队(隊,无土)则借作行列“队”等字义,并衍义集体编制,如团队、部队、成群结队等等。

“孤学坠绪”出自清代龚自珍《语录·书戴氏定本》:“是本孔氏继涵刻入《微波榭丛书》中,不为矣孤学坠绪。”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