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刻,央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归队》(见左图),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的历史记忆。这部以东北抗联战士为原型的剧集,将镜头对准一支失联的抗联小队,以小见大体现抗日战争中的人性情感,用群像叙事的方式,生动诠释了胜利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奔赴。
就好像这部剧,从浴血奋战的战士到匠心独运的创作者,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英雄 战火中蜕变
《归队》讲述的是一支东北抗联小队的故事,他们历经惨烈战役后纷纷失散,并与大部队、党组织失联,排长鲁长山(胡军 饰)与战友在八棵松前定下“归队之约”,自此他们各自面对敌人的围剿与饥寒交迫,踏上了充满艰难险阻的归队之旅。
英雄也是平凡人,这支小队里的每个人,在家里是儿子,是兄弟,是丈夫,是父亲……有的父母在日伪军的欺凌下艰难度日,有的妻儿温饱尚无着落。他们在归队的路上,也曾犹豫彷徨。比如二班长汤德远(李乃文 饰)曾因家庭的羁绊,内心对信仰产生过动摇,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李乃文设计了很多细节:听到枪声缩脖子、看到战友牺牲后眼神从躲闪到狠厉……但最终在战友们的影响下,他懂得了只有回到队伍中,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此外,还有战士高云虎(任彬 饰)逃到松林镇后,与酒馆老板娘大阔枝(蒋欣 饰)情投意合,甚至在去留问题上与战友福庆(宋家腾 饰)产生分歧,但面对民族大义,高云虎最终放下了儿女情长,与福庆一起踏上归队之路。编剧高满堂想借这些角色告诉观众,英雄的勇敢并非天生无畏,而是小人物历经战火后完成的蜕变。
细节 历史中挖掘
剧中,“八棵松之约”令人感动,小队的战士们约定,活下来的人将自己的编号刻在松树上,以此象征精神归队。一位重伤战士向战友托付:“我要是死了,帮我把号刻上去!”战友则大声回应:“自己好了刻!”这声吼让人热泪盈眶,也让每个人对胜利充满了期待。这些动人细节源于真实历史——高满堂在采访抗联老兵时,得知有人曾在树上刻记号传递情报。于是,这便成了剧中“归队”意象的灵感来源。
为了真实再现那段万众一心抵御侵略的历史,拍摄过程中,剧组坚持“实景为王”,深入东北抗联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历时3个月,辗转辽宁、吉林等地,在-30℃的林海雪原完成了70%以上的实景拍摄。为了营造出真实的战争氛围和艰苦的生存环境,剧组工作人员不畏严寒和艰辛,肩扛沉重的摄像装备,在深山老林中穿梭,只为捕捉到最震撼、真实的镜头。对于服装、道具等细节,团队更是精益求精。
该剧音乐监制韩红的加盟,也让《归队》的旋律振奋人心。《归队》之路,是淬炼英雄的路,是通往胜利的路。那些英雄的故事,不仅值得被看见,更应该被传唱。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