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云)社区观察,观的是百姓事,察的是社区情。昨天,新民晚报与杨浦区联合启动“人民城市·治理有YOUNG”社区观察行动,新民晚报首批在杨浦区设立60个社区观察点,并发布首批3个社区观察选题——网格治理、旧电梯换新和共享停车。新民晚报记者、主播将依托社区观察员项目,联动以社区工作者、居民、物管、志愿者等为代表的社区观察员队伍,深入社区,形成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交互管道和新闻报道共创模式,报道基层治理好做法、社区生活好故事、市民群体好典型,复制、推广杨浦经验,让人民城市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前沿,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不仅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本次社区观察行动是新民晚报在全市16区中试点的首个社区观察项目。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新民晚报社与杨浦区合作探索,深化超大城市社会治理创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有力举措。同时,也是新民晚报社作为上海主流媒体,在系统性变革中更加注重深耕本地、服务本地,加强在地化报道的切实之举。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杨浦始终牢记使命、勇探新路,始终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服务供给人民,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一线,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治理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城市的温度,不仅体现在高楼广厦间,更蕴藏于街巷里弄、百姓日常之中。此次社区观察行动正是搭建一个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常态化平台,通过新民晚报记者、主播与来自全区12个街道、60个首批观察点的社区观察员联动,真正沉到社区一线,聚焦治理中的重点、难点、亮点,倾听原汁原味的百姓心声,捕捉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挖掘充满智慧的“微创新”和“土办法”,让更多杨浦在人民城市建设中的创新探索和温暖故事被看见、被理解、被传播,凝聚起更强大的社会治理合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杨浦经验”。
社区观察点和观察员将当好“前哨站”“联络员”和“智囊团”,充分展示杨浦在社区治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此次社区观察行动,联合新民晚报推出一批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精品报道,生动展现杨浦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和积极成效;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杨浦经验,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基层治理案例库和工作法;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让观察行动的过程成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营造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治理氛围,真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培养一支懂治理、会观察、善表达的基层治理工作队伍,为杨浦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