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新闻让不少家长后背发凉:福建厦门,一名6岁男孩在沙滩上光脚玩耍,不小心踩到了一条死鱼,鱼鳍扎破了脚。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伤口,父母没太在意。可没想到,第二天孩子就高烧、呕吐、晕倒,被紧急送进ICU,差点截肢!凶手竟是创伤弧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说,在海边,创伤弧菌的确每年都在真实夺走生命。所以,别小看任何一个小伤口。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喜欢待在温暖的海水里(20—30℃最活跃),偏爱咸味(嗜盐性),常藏在鱼虾蟹的体表和贝类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发病快、进展猛、死亡率高。伤口感染后数小时内红肿剧痛,出现水疱,组织坏死,严重时需截肢。患者会发热、休克、血压下降,48小时内死亡率可超过50%。
你可能会想——“这么吓人,我是不是只要去海边就有危险?”其实并不是,健康人感染概率很低,但一旦中了招,后果就会非常严重。
很多人可能会问:我吃了这么多年海鲜,也在海边玩过水,怎么没事?王新宇说,大部分健康人被创伤弧菌感染的机会很低。但有一些人群是“高危人群”:有慢性肝病(肝硬化、酒精肝等)、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长期嗜酒者、年老体弱者等。如果家里有老人、糖尿病患者、肝病患者,最好告诉他们——生蚝刺身不是“补品”,而是“高危食品”。
光脚在沙滩踩到贝壳、鱼骨、死鱼等被划伤,处理鱼、虾、蟹等海鲜被刺伤,以及生吃或半生吃生蚝,均可能遭遇风险。近年来,经常会听到处理海鲜时被鱼虾蟹刺伤导致感染的案例,有些患者为了保命不得不截肢。但王新宇说,也不要过度紧张,只要做到有伤口别下海,哪怕是小口子,也要避免接触海水和海鲜。海鲜要煮熟食用,处理海鲜戴手套,防止被刺伤。此外,生熟食材及厨具分开处理,就基本安全了。
经常有人会问——“被扎了一下,用碘伏消毒一下就行了吧?”答案是:如果只是表浅小伤口,可以自行清理;但一旦出现剧痛、红肿、发热,千万别拖,立刻去医院。不要觉得“等一等,看看会不会自己好”。对于创伤弧菌,等一等就可能错过黄金救治期。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