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约有2.45亿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就是因为这种疾病可以没有明显症状,但是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脏、肾脏、血管和大脑,最终导致脑梗心梗事件。2025年8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发布《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毅梳理了4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第一,血压多高才算高?按照美国这份最新指南,高血压的定义不再是原来的超140/90mmHg了,明确规定120/80mmHg以下才是理想血压。到了120—129/80mmHg,就算血压偏高状态了,需要调整生活习惯;血压超过130/80mmHg,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了。虽然现在中国和欧洲的指南还没有这么激进地修改高血压的定义,但是也把这些患者定义为高血压前期状态,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
第二,什么时候启动降压药治疗?这需要分具体情况。首先,如果血压已经≥140/90mmHg,都得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如果血压在130/80—139/89mmHg之间,要根据患者个体的心血管风险:如果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肾病,或未来10年心血管出事风险≥7.5%,美国指南建议直接启动药物治疗;如果风险没达到以上标准则先进行3—6个月生活习惯的改变,如果血压仍然在此区间则启动药物治疗。而且记住,一旦启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目标是<130/80mmHg。
第三,如何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这是控血压的基础。新版指南明确推荐所有成年人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预防或治疗高血压。国内外指南都推荐低盐饮食、DASH饮食等,建议多吃蔬菜、水果、低脂奶,少吃肥肉;盐要严格控,每天理想标准是少于5克(比以前要求更严),最好用钾盐代替普通盐。另外还需要进行体重控制,戒烟限酒。
第四,患者都非常关心的事情是,血压控制好了能否停药呢?首先,需要纠正一个误区:降压药物一旦开始服用就要吃一辈子。很多人因为怕吃一辈子药的负担而不愿开始吃药,结果耽误了治疗。其实高血压大多是慢性的,血压控制好,是药物和生活干预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通常需要长期规律吃药,不能自行停药。有些人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血压一直控制在理想范围,医生可能会试着减药甚至停药。在张毅主任的门诊,就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善或微创手术治疗后实现停药的。但是,大家千万不能自己停药,一停血压反弹,反而更加有害。一定要记住,降压药物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副作用。
在上海十院数字化高血压管理中心,张毅开设了高血压精准治疗门诊,帮助患者明确是否有高血压、应该选择什么药物。血压管理并非“一双鞋子适合所有的脚”,理想的状态是找到个体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选择,实现精准干预。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