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的慈善集体婚礼 本报记者 陈炅玮 摄
本报讯 (记者 李一能)昨晚,上海市民政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申情海誓 善爱同行”上海慈善周“久久爱的幸福节”慈善集体婚礼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这场婚礼的一大特色,是新人一起参与策划编排、文艺演出,将“喜事”和“善行”,家庭“小爱”和慈善“大爱”相结合。
新娘单诗淇,既是活动的执行编导,也是新人代表。作为一名专业编导,单诗淇的本职工作就是策划大型活动。这次接到为慈善集体婚礼编排节目的任务,她说自己和先生本就计划最近结婚,正好可以一起参加。既能参与策划为慈善事业作贡献,又能在全场嘉宾的祝福声中完成人生大事,单诗淇觉得这样的婚礼非常有意义。
策划慈善婚礼并非易事,单诗淇要一一收集35对新人的故事,从中寻找线索和灵感,编排出适合在婚礼上演出的节目,还要负责帮助缺少舞台经验的新人排练,以最佳状态呈现一场慈善婚礼晚会。“之前我们对公益慈善没啥概念,但参与一场场访问后,公益慈善的概念在我们心中逐渐清晰起来。”她说,所谓凡人微光,更多的是一念之间的闪光或天长日久的点滴之善,小小的爱不断汇聚,形成让社会更加美好的大爱。
全体新人共同努力,慈善婚礼顺利美满。一个个源于新人家庭的真实故事令人感动:新人杨改革用一家两代人在浦东奋斗成长的故事,生动讲述了与浦东共成长、与改革同命运的感人经历;在生物医药领域创业的新人郭亮说,生逢伟大时代,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人,要扛起建家建国两副担子,让小家和大家同样和谐美丽、繁荣富强。
从曾经的受助人到如今的助人者,来自四川的熊小凤高中时受爱心人士接力资助完成学业,后来考上大学、出国深造、入职跨国公司。她始终心怀感恩,不仅组织校友资助母校贫困生,9年供出3位大学生,爱心校友团也从5人增至10人。“毕业后想做点事,但觉得能量不够。后来参考了资助我的好心人那种做法,找来几个熟悉的高中校友一起做。去年资助的那个学生高考成绩最好,超过一本线100分,把我们高兴坏了。”她告诉记者,今年2月与来自甘肃的刘强强相识相爱,从此慈善路上又多了一位伙伴。他们一致决定参加这次集体婚礼,希望能践行慈善理念,为公益多作贡献。
在外场设置的慈善展示与互动区域,集中呈现了市儿福院儿童画作、帮扶云南公益项目成果以及多家爱心企业提供的婚庆用品、蜜月旅行等“甜蜜产品”,通过公益售卖助力慈善项目持续推进,打造新人、爱心企业和受助群体间的互动桥梁。典礼结束前,千架无人机升空,向新人送上各种美好祝福,有画面,也有文字,为这场意义非凡的婚礼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