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4日 星期日
观黄果树大瀑布 “祖望之”对“孙行者” 《螺君日记》中的钱锺书 春雨 中年人的字典里没有应该 抗战胜利“1+1” 《清阁歌》故事 梦圆长天忆军旅
第21版:夜光杯 2025-09-03

《清阁歌》故事

叶瑜荪

上月,乌镇茅盾纪念馆庄玉萍馆长来电,说近期在整理库房编档,赵清阁老人捐赠《清阁歌》时的照片未见到,你是当事人之一,你如有照片保存,望能提供我们翻拍扫描存档。我回复说,照片肯定有,我前后去了两次,都有照片。只是老照片太多,得花时间检理寻找,待找出来再通知你。

《清阁歌》,又称《清谷行》,是茅公专为女作家赵清阁创作的歌行体长诗。全诗64句,450字,是茅公一生中留下的最长诗歌。茅公与赵清阁相识于抗战初期,武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救亡协会。历经数十年风雨沧桑,结下了深厚友谊。才女赵清阁有着坎坷传奇的一生,经历过种种磨难。“文革”中谣传她已死,让很多朋友,包括茅公深为叹惋。1974年,友人发现她还活着,很惊喜。告诉她茅公听说她死了,很难过,要她赶快去信,于是和茅公重有了联系。1975年10月,茅公用热情的语言,盛赞了清阁女士的才华和革命意志,写下了这首《清阁歌》初稿。1977年6月修改定稿后,茅公将诗缮写成一本迷你型锦面小册页,赠送给清阁女士存念。这无疑是茅公留下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手迹。当年邓颖超大姐闻知后,曾特地要密友清阁女士将这部精美册页带到北京,一起欣赏。

册页尾部尚留一段空白,1985年元旦,清阁女士便补画了两枝菊花,并题曰:茅公为余作《清阁歌》,并书此册页相赠,忽忽十载近,今值茅公逝世四周年,又乃其诞生九十虚岁之际,感念高谊,写其诗意志之。乙丑元旦清阁于沪。

茅公手迹《清阁歌》能回归乌镇茅盾故居,却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缘分。中国茅盾研究会是1983年3月成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一个全国性学术社团。但经费一向短缺,别说举办大型纪念和研讨活动,就是每年大家写出来的茅研文章也无法结集出版。清阁老人知道茅研会经济困境后,深为自己无力相帮而忧心。1996年,便对茅公儿子、茅研会顾问韦韬表示,我想把《清阁歌》册页捐出来,换点钱充作茅研经费。刚参加了乌镇隆重纪念茅公百年诞辰活动的韦韬,听后叹息道,你的心意,让人感动。但换钱之事不妥。这本《清阁歌》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旁人却未必了解他的价值,故卖了太可惜。最好送给乌镇茅盾故居,可作永久保存。1996年是茅公百年诞辰,清阁老人接受了韦韬的建议,决定将《清阁歌》无偿捐赠给乌镇茅盾故居。1997年初,韦韬将这消息告知了桐乡文化局和乌镇茅盾纪念馆。

我们就让当时馆长汪家荣马上与清阁老人联系。1997年3月5日,我和汪家荣馆长去上海清阁老人寓所接受了老人的捐赠,将《清阁歌》带回到乌镇。老人已在《清阁歌》扉页上加题了:茅公诞生百岁,谨以公遗作手迹捐献乌镇茅盾故居纪念馆收藏。赵清阁志于沪滨,时年八十又四。

就此,茅盾纪念馆多了一件镇馆之宝。为了感谢和致敬清阁老人的高尚捐赠,我让汪馆长请人制作了一本《清阁歌》复制品。同年4月30日,我们再往上海,看望和慰问清阁老人。看到茅公家乡这么多人来看望她,让她很是激动。我们把《清阁歌》复制品留给了她,当作一点纪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