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8日 星期一
秋思(书法) 一抹清润入秋来 走在松桃河边 那一声致敬的长鸣 梧桐树下的光与影 肖奶奶,给您敬个队礼
第13版:夜光杯 2025-09-04

走在松桃河边

简媛

第一次被风雨桥吸引,是在湖南的绥宁。或许我对绥宁这座城市的记忆是从这座风雨桥开始的。踏入贵州松桃,最让我驻足凝望的,仍是横跨松桃河的那座风雨桥。

历史上的松桃河,曾是湘黔边境的商贸要道,商船往来如织,号子声穿透晨雾。而今站在桥上回望,往昔与今朝在眼前交织——河东是悬在崖壁上的栈道,河西分三级,最上面的塑胶跑道泛着亚光,中间的水泥步道蜿蜒如带,最下方临水处,大片芦苇在夜风里摇曳生姿。这样的景致,藏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温度。

夜色漫过河面,将水波揉成一匹墨色绸缎,两岸灯火如碎金簌簌洒落,为它描眉画鬓,披上一袭流动的霓裳。我和朋友不喜喧闹,有意挑选安静的小城、小镇,甚至偏远的山村,是行走,亦是散心。松桃并非热门景点,正合我与友人的避世之心。漫步于此,如入桃源,吃一口当地酸汤鱼,住进木楼民宿,连空气中浮动的烟火气都成了治愈的良药。沿河步行道上每隔一段就设有休息椅,这个细节总让人心头一暖。那日黄昏,见一位提着菜篮的阿姨坐在椅上,望着河面出神,晚风掀起她鬓角的白发,惬意与安然在皱纹里舒展。我忽然懂得,所谓归属感,或许就藏在这些温柔的日常里。

风雨桥是异乡人的驿站,更是本地人的生活画卷。老人们摇着蒲扇在廊下谈天,孩童追逐着从雕花栏杆间穿过,笑声跌进河里。朋友相聚于此,把家长里短泡进茶香;垂钓者静坐水边,甩杆竿、收竿间,与河水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与规训,时光都变得缓慢而松弛。松桃的夜晚静谧得能听见河水的呼吸。我站在河坝下游,听水流推着卵石叮咚作响,像大地跳动的脉搏。或许是因河岸未设护栏,或许是浅滩处卵石可见,我竟生出久违的亲近感。夜影里的河水,给了我凝听的机会。你听,它和河滩、河床的交流是欢快的、有序的。我不必听懂每一个音节,只消闭上眼睛,便能从声波的震颤里,触摸到大自然最本真的生命力。有时我也轻声诉说,尽管不知流水是否听懂,但在这一刻的共鸣里,我们都在这样的生命形态里感受到了彼此的存在,至少我感受到了它们带给我的力量——它告诉我,每一滴水都有自己的宿命,即便不能奔流入海,蒸发成云也是另一种圆满。

流水在夜色中不知疲倦地奔涌,将松桃的故事、我的心事,一同卷进粼粼波光。沿着河道溯源,便能抵达湘渝黔边城——茶桐的清水江。昔日,《边城》里的翠翠正是在此往返营生,盼望着好日子。江水一路奔腾,或湍急或舒缓,先融入酉水,再在沅陵悄然潜入沅江,继而一路向北,奔入洞庭湖,最终汇入长江,奔向东海。水从这里扺达世界,也将边城之名镌刻在世人心中。而松桃,这座未被盛名裹挟的小城,如同一块璞玉,以无声的温柔,治愈着每一个偶然到访的人。

从绥宁的风雨桥到松桃的夜河,跨越千里的相遇,让我终于明白:那些藏在时光褶皱里的温柔,才是生命最珍贵的回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